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仲伟民教授访问中心

11月7日,清华大学历史学院仲伟民教授应邀访问中心。当日下午,仲伟民教授与历史学院任放教授、经管学院刁莉副教授、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洪均副研究员及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经管学院、历史学院的部分研究生共十余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话会。

仲伟民教授首先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切入,从地理大发现至今,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推进,每个时代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但其核心部分经济全球化却不曾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仲教授启发我们思考中国是何时,通过何种商品贸易参与到全球经济中,指出中国是在19世纪被迫参与到全球经济进程中的,在此次大规模的全球化过程中,作为大宗商品的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这两种成瘾性消费品的贸易对中国的作用尤为突出。事实上仲教授也在其著作《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下文简称《茶叶与鸦片》)指出,一直到19世纪晚期,逐渐发展扩大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货物,不是机器设备,不是钢铁矿产,不是粮食棉花,甚至也不是纺织品,在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则是鸦片。我们所熟悉的欧洲“资本主义”向殖民地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的贸易形式,并不是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特征。

整体而言仲教授不同于以往学者在谈及19世纪的西方与中国的关系时,多注意于政治、主权等问题,而是别出心裁地从全球化角度看待19世纪的中国,以茶叶和鸦片两宗商品为线索,却不局限于贸易本身,以详尽的数据、丰富的史料,为我们生动讲述了19世纪茶叶和鸦片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19世纪中国的经济变迁。仲教授在讨论不同问题是恰当地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讨论中国在19世纪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处境时,运用了全球化理论;分析中西贸易在19世纪社会转型中的作用时,采用了市场理论;探讨中西方发展道路不同时,使用了成瘾性消费品理论;对茶叶贸易与鸦片贸易,茶叶消费与鸦片消费,贸易角度上中英均进行了对比较分析。

关于研究与学问,仲教授在座谈中也表达了其研究理念,不管是在研究经济还是研究全球史中,要突破国际上“西方中心论”、“中国中心观”等研究模式,以及国内学者“就中国论中国,以中国论中国”的研究局限,认为不应当以某一国的发展模式来代表全球发展的整体趋势,而应以市场交换、技术进步与传播、不同文明间与日俱增的交流,作为描述全球发展进程的主题。在其著作《茶叶与鸦片》一书中,这种研究理念得到了直接的体现:既克服了“西方中心论”,又避免了“中国中心论”,强调既要有全球化眼光,又力求从中国实际出发。

任放教授在仲教授的基础上补充了些许做研究的要点,提出历史学者要通过大量的史料研究来尽量还原当时的社会情景,所谓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而不是对边角史料的过分解读歪曲历史。仲教授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考据是历史学的生命,对史料进行考辨,以达到去伪存真、溯源补阙、探求历史真实的目的。两位教授皆认为经济史和历史的研究更要基于大量事实和经济现象,不能凭空捏造,不能照搬西方理论,要形成基于中国本土事实的理论。任放老师在交谈中还大量解释了一些相关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近代的经济学思维,丰富的知识,开启了在座同学们的思维,碰撞性的火花闪现。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是现实的反映。在这场的茶话会会中,教授平易近人,学生思维活跃,对学生生的疑问作了细致、耐心的解答,营造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这场容纳不同意见,尊重独立发言精神,尊重言之有物内容的座谈会打开了在场学生的学术视野,在座各位均是获益良多。

仲伟民教授简介:

仲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清华大学文科处副处长、全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曾经担任《中国社会科学》与《历史研究》编审、总编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编。专著有《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宋神宗》、《康乾盛世》等,论文近百篇。2010年获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