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蔡家和教授来我中心讲座

2018年5月10日上午,应我中心和概念史青年团队邀请,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蔡家和教授在珞珈山别墅12栋会议室作了题为《唐君毅<孟子·口之于味章>诠释之反思》的学术讲座。

蔡教授认为,唐君毅先生与赵歧、朱熹、戴震、焦循等先贤有所不同,他采用了“以孟解孟”的方式,以大体统领小体,以德性带领食色,合口味之性与道德之性两者为一,此种做法相当正确。且又在“大德不踰矩”情况下,做出容许“小德出入”的宽松解释,此为唐先生对于孟子诠释的贡献之一。

蔡教授又提出自己不同于唐先生的见解。唐先生认为,“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这些在孟子眼里都不为“性”,而为命之所限;而“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这些才是“性”,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几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在此,唐先生以“心性”统摄下一层次的“人心之所限”,“心性”在上一层而居于大者,“即心言性”统摄“即生言性”之说。而蔡教授则认为,孟子在此所言之性,不仅包括仁义礼智的道德层面,也包括口目耳鼻四肢的生理欲望。与唐先生“即心言性”统摄“即生言性”之说不同,蔡教授认为,在孟子那里,“即心言性”和“即生言性”本来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整场讲座,蔡教授对《孟子》元典及各家观点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引来在场师生阵阵笑声和掌声。中心副主任、青年团队带头人余来明教授做点评,称其展示了一种做学问的视角、读书的视角,让人受益匪浅。本次讲座由中心聂长顺教授主持;青年团队成员历史学院姜海龙老师、台研所谢远笋老师,中心及历史学院的博士、硕士到场聆听,并积极互动,热烈讨论。(通讯员:裴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