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台南大学施如龄教授谈数字人文交融

2019年5月23日晚,应中心吴光正教授、余来明教授、申万里教授、鲁小俊教授策划的“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报告团活动之邀请,台南大学数字学习科技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施如龄老师在文学院501会议室作了题为《华戎道——丝路意象于教育现场再现之数字人文交融模式》的讲座。讲座由吴光正教授主持,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隆教授出席了讲座。

施如龄教授是质性研究、教育科技教学设计、大众传播媒体制作、文化研究、数字学习游戏领域的资深专家,在SCIE、SSCI上发表有论文十数篇。施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成果颇丰,在数位图像与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

此次讲座,施如龄教授通过“虚实交融的前景”、“数字人文交融模式”、“丝路意象之教育再现”以及“合科教学与跨域思维”四个章节,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数字人文交融的教育新理念和新趋势。第一章,施教授先是介绍了现今社会在“5C关键能力”——“交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辨能力”、“创造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求下,必然导向的素养导向的学习模式和合科教学的趋势。在这一时代背景和教育计划构想下,施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C.H.A.R.M.”(C: Culture,H: Humanities,A: Adventure Ed.,R: Reading,M: Maker)的教育培养理念;第二章,施教授结合数字桌游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具体分析了数位人文交融模式中所体现的学科交融、科技交融、文化交融、虚实交融等多方面内涵;第三章,施教授具体介绍了“华戎道”这一以丝绸之路的贸易交通、文化交流为创作背景的教育游戏开发,其涵盖了“互动剧场卡牌创游”、“AR塔防数字创游”、“智能运算仿生创游”以及“科技自造物联创游”等多种形式,分别涉及到了“认知内容”、“策略竞合”、“智慧控制”和“整合建构”等多个教育目标;第四章,施教授介绍了这种数字人文教育模式所体现的合科教学特点以及“叙事”、“研究”、“策略”、“探索”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最后施教授预言了新时代背景下数位人文交融模式的研究热点,展望了悦趣化的学习游戏系统的开发前景,总结了智能科技促进虚实交融的发展趋势。

讲座主持吴光正教授在最后进行了总结。吴教授指出了在科技对人文研究提出巨大挑战的今天,人文科学与科技相结合的必然趋势。吴教授认为在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成为时代关键词的今天,“华戎道”这一背景主题的选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文学图像学及其数位转化更是未来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景。

施如龄教授的演讲亲切生动、内容丰富。在问答环节中,施教授还向在场师生分享了教育游戏开发的相关细节,真诚而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

本次讲座系“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系列讲座的第三场。该活动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人事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跨学科团队承办,以“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术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为宗旨,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来武汉大学举办专题讲座。跨学科团队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文新教授出任顾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历史学院申万里教授、文学院鲁小俊教授组成执行团队。本场讲座也是我中心“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的第x期。

(文/雷璐灿;图/廖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