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赫治清、于沛等进行系列学术讲座

2019年5月23日,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邀请,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赫治清、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于沛、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为鹏、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倪玉平于历史学院203教室进行了题为《史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展望》的系列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16期,由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陈锋担任主持,中心、历史学院及校内外师生共50余人到场聆听。

于沛研究员首先进行讲座。在回顾了过往70年中国及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的历程的基础上,于沛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就新时代历史科学发展的趋势,于沛围绕核心理论、大历史观以及历史阐释等三方面进行展望,认为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史学精华以及外国史学优秀成果来构建与完善新时代的史学理论与方法。

随后由赫治清研究员进行讲座。赫治清认为从历史中借鉴与汲取经验是五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新时代中国的全方位的发展也在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科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历史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总结历史经验与历史规律,才能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体系。随后他以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例,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分析了五种社会形态的基本理论,以及商品经济雇佣关系的演变过程。最后,他就实证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进行了更深一步论证,认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的支撑下,传统的实证史学才能具有全面性与现代性。

袁为鹏研究员则围绕其从事经济史研究工作以来的教与学展开讲座,讲述了历史学考证方法与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他鼓励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时要勇于提出新观点,不怕犯错误。对于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趋势,袁为鹏提出了四点意见:1、社会调查的重要性;2、学科边缘的模糊性(经济学与历史学方法并重);3、史料考证的全面性(经济史的研究需要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史料联系);4、理论与方法的前沿性(历史科学要有未来概念,中国历史研究不能与世界脱节)。此外,他强调在经济史的大架构里,来自于史料中的统计数据与案例,一定要与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才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最后由倪玉平教授进行讲座。倪玉平首先对之前几位老师的讲座作了精彩的分析与点评。由近年来与世界各国历史学科学者交流的经历出发,倪教授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在国外访学的感受与成果,并以全球视角将中国与土耳其、印度进行历史发展进程的概略比较,并鼓励年轻学生一定要在夯实学术基础的前提下,争取参与更多国际学术交流,以拓展学术视野,明晰世界各地历史学科发展状况的脉络。

此次系列讲座别具一格,更像是一次学者与到场师生的面对面访谈,四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切入史学研究未来的走向,呈现了历史这门古老学科在新时代的活力,最后在主持人陈锋教授总结阐发后,到场学生踊跃向各位老师提出自己疑问,互动活跃有序。在热烈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通讯员:易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