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冯天瑜教授谈爱国主义的文野之辨

2020年5月16日下午,我中心名誉主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采用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了一场题为《爱国主义的文野之辨:读魏源<海国图志>》的云讲座。本次讲座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发起的“真知·中国”系列云讲座的第一期,讲座由中心主任杨华教授主持。

冯天瑜教授是中国文化史研究之名家,湖北《荆楚文库》总编,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封建”考论》《张之洞评传》《辛亥首义史》等著作数十种,曾获中国图书奖、汤用彤学术奖等奖项。冯天瑜教授此次讲座分四个部分内容:一是爱国主义的多元性,二是开放的爱国主义与封闭的爱国主义之辨,三是魏源的《海国图志》的基本内容、主旨以及在东亚的影响,四是《海国图志》对邹容、陈天华等人爱国观的影响。

首先,冯天瑜教授指出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具有多元走向,既有文明的爱国,也有野蛮的爱国,“爱国”一词包含着复杂的内涵。中国古代的主流是君本位的爱国,而顾炎武等人摆脱君本位的爱国,提出了民本位的爱国。君本位与民本位这两种“爱国”需要加以区分。

其次,冯天瑜教授对开放的爱国主义与封闭的爱国主义二者进行分辨,冯教授认为取异文化之长是爱国主义的健康取向。明清之际,面对西方早期文化进入中国,士大夫阶层出现了两种爱国主义的取向,一种是以徐光启为代表主张采用开放心态的,另一种则是封闭心态的。鸦片战争以降,二者分歧愈加尖锐,此时的中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文化危机,所以在近代如何面对外来文化成为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冯天瑜教授论述了魏源的《海国图志》的基本内容、主旨以及影响。魏源的《海国图志》引导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对近代东亚文明影响深远。《海国图志》一开始在中国并未得到重视,反而是日本对《海国图志》较早地进行了翻译和研究。因此冯教授认为甲午战争中败日胜,有两国研习、践行《海国图志》程度差异的原因。

最后,冯天瑜教授阐述了《海国图志》这种开放爱国的思想在清末对一些思想者起到了重大启示作用。冯教授列举了邹容和陈天华二人,通过对二人文学作品《革命军》《狮子吼》和《猛回头》的讨论,指出野蛮的爱国思想实际上是害国,而开放的、文明的爱国思想才是强国。

冯天瑜教授本次讲座提供了爱国主义的多个向度,内容丰富,娓娓道来,具有启发性。此次讲座是我中心“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的第139期,也是本年度第一期,讲座共有100余位师生参加。

“真知·中国”系列云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分论坛,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发起。本系列讲座聚焦人类文明历史坐标中的中国思想和中国制度,以旧学术启迪新思想,以人文传统担当天下道义,向听众传播精英学者的真知灼见,向世界传达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见解。(通讯员:孙莹莹、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