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张之洞与湖北”学术研讨会暨吴剑杰教授《张之洞督鄂纪年》出版发布会成功举办

7月31日上午,“‘张之洞与湖北’学术研讨会暨吴剑杰教授《张之洞督鄂纪年》出版发布会”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出版社共同主办,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出版集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和吴剑杰教授家属与会。

此次会议由我中心主任杨华教授主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锋教授和武汉出版社总编辑邹德清先生先后致辞。陈锋教授深情回忆与吴剑杰教授的相处经历,高度肯定吴剑杰教授的为人治学,对前一代学者的多方面修养表示赞叹。邹德清总编辑回忆与吴剑杰教授的交往经历,说明了《张之洞督鄂纪年》的出版过程,以及该书的学术贡献。随后的赠书仪式上,武汉出版社向吴剑杰教授家属和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赠送新书。

在学术交流和故友发言环节,与会学者和线上同仁围绕《张之洞督鄂纪年》一书,充分讨论了张之洞对湖北地区现代化的贡献,并高度肯定吴教授此书的学术价值。

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首先发言,称吴剑杰教授是他的“良师益友好同乡”,吴剑杰教授的研究在很多方面给他启发。同时,严昌洪教授指出,吴剑杰教授治学严谨,即使不是自己挂名的项目也极认真负责,穷尽了有关张之洞文献资料,研究张之洞多有创见,称之为“张之洞研究第一人”(赵德馨教授语)毫不为过。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张笃勤研究员回忆了与吴剑杰教授的交往经历,认为吴剑杰教授学术素养深厚,文笔简洁流畅,治学认真严谨。

6B8DE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潘洪钢研究员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吴剑杰教授的学术成就。第一,大量近代史资料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并对史料整理方法多所贡献;第二,历史人物研究,尤其是张之洞及相关历史人物;第三,辛亥革命史研究;第四,史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对近代史研究范式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魏文享教授认为,吴剑杰教授的研究虽是个人的学问,却是时代的史学,虽着眼于张之洞、孙中山、辛亥革命等具体领域,但改革和革命是吴剑杰教授研究的两大主题,正在当时学术讨论范围内,有与学术界的直接对话。魏教授指出,吴剑杰教授的研究是在充分反思基础上的个人学术创新,实现了章开沅先生所讲的近代史研究“走出中国近代史”,经得起时间考验。武汉大学宋俭教授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吴剑杰教授的学术贡献,即近代文献资料的整理汇编、人物研究、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系统探讨、辛亥革命史研究。

5FE6D

部分学者也在线上发言,对吴教授的为人为学以及该著作的贡献表示高度敬佩。江汉大学涂文学教授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吴剑杰教授的治学和为人。首先,吴剑杰教授学问严谨、功底深厚,辛亥革命研究卓有建树,其张之洞研究多有特色,在武汉城市史、地方史、区域史研究等领域自成一家;其次,吴剑杰教授待人真诚,话虽不多,但若有问题请教则毫无保留;最后,吴剑杰教授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河南出版集团陈金川副总经理从三个方面概括吴剑杰教授的治学为人。第一,吴剑杰教授具有深厚的学养学识,在近代思想史、近代文化史、辛亥革命、张之洞等研究领域多有建树。第二,吴剑杰教授治学态度严谨,在指导学生论文时极重细节。第三,吴剑杰教授为人谦虚,乐观朴实,不重名利。湖南师范大学吴仰湘教授回忆起博士后期间及工作后吴剑杰教授对他的指导和关怀,认为吴剑杰教授治学极重史料,吴剑杰教授主编或参与编纂的多套史料对学术界贡献颇大,成为同行们手边备查的常用著作。武汉大学李少军教授从三个方面回忆了他对吴剑杰教授的认识。第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期间,吴剑杰教授待人客观公正,得到同仁的一致好评。第二,吴剑杰教授虽不善交际,但在坚守学术观点上立场坚定、毫不含糊。第三,吴剑杰教授不讲名利,只讲学术,虽不是主编,但全心全力编纂《张之洞全集》。

湖北大学张宁教授、武汉大学张建民教授、武汉大学李勤教授、武汉大学彭敦文教授,都分别回忆了与吴剑杰教授交往和相处的具体经历。

60080

会议最后,吴剑杰教授之子代表家属发言。他感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本次会议,感谢武汉出版社为《张之洞督鄂纪年》所做的具体工作。随后他分享了吴教授平时的若干日常生活细节,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表示要继承父亲的精神风范,为社会多做贡献。(梁立基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