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由武汉大学、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2002年9月2—4日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

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主持。冯教授扼要介绍了张之洞的生平及其历史地位,热情欢迎各位来宾。武汉市政协刘善璧主席致开幕辞,他高度评价了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尤其是张之洞对武汉早期现代化的功绩。在发言中,刘主席结合武汉市改革开放的实际,谈了自己对历史、对现在、对未来的看法。紧接着,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作了精彩发言。章先生称,由于研究近代民族资本家张謇的缘故,多次到张謇的故乡——南通踏访历史的踪影,搜集有关的资料。南通也是这位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状元资本家大展宏图的地方,他在这里办实业、兴教育,在近代化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每次去南通,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张謇的存在。张謇与南通之间,已经形成一种历史的情结。与张謇一样,张之洞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宦海沉浮几十年,在武汉的时间最长。那时,张之洞身为湖广总督,在武汉呆了整整18年。然后,离开武汉,入参军机,进入清廷最高决策圈。在武汉,张之洞创办了具有近代工业特质的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纱布丝麻四局,创办了从初等学堂到高等学堂的相当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创办了近代化的军队,创办了近代化的图书馆、报刊、编译、制图等文化事业,创办了近代商务局、商务公所及商品交易会,创办了近代交通业——芦汉铁路。由于张之洞的开创之功,所以武汉成为清末仅次于上海的近代大都市。然而,百年沧桑,张之洞斯人已去,武汉雄风不再。而且,徜徉于当今的武汉街衢之间,人们很难感受到张之洞过去的存在和现在的存在。我们愧对张之洞,愧对历史,也愧对自己。幸逢此次盛会,我呼吁:作为武汉市民,应该感受张之洞;作为武汉学者,应该研究张之洞。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武汉市应该打张之洞这张牌,这是历史铸就的名牌,是武汉市独有的名牌。我们要学习张之洞开拓创新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恢宏洒脱的气魄,踏实稳健的作风。最后,我建议在武汉市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张之洞研究中心”。因为,武汉曾是张之洞创制耸动中外视听的“湖北新政”的大舞台。因为,武汉拥有这么多的历史学者和近代史专家。因为,武汉恰逢难得的对外开放的机遇,整个城市有着强烈的现代化追求。把历史与现实相互贯通,把张之洞与武汉现代化建设纳入我们的视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力求早日将武汉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开幕式上,武汉大学副校长胡德坤教授也作了简短发言。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简永福院长、首都师范大学邱远猷教授、河北大学黎仁凯教授、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皮明庥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武汉大学萧致治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学术报告。

大会期间,代表们以武汉大学雄奇的珞珈山脉和古雅的行政大楼为背景,合影留念。中午,武汉大学校方设宴款待各位代表。

有来自海内外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学者们就张梁交谊与晚清政局、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化、清末湖北水患与张之洞的洋务新政、张之洞在武汉的民间形象、张之洞主持湖北新政的财政基础、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的历史命运、张之洞建构湖北新政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张之洞与晚清币制改革、张之洞对商人群体的扶持、张之洞督鄂时期的外才引进、张之洞调停满汉轸域的努力与晚清政局的演变、张之洞以近代化追求的文化特色、张之洞“游学”“广译”之倡与近代术语促成、张之洞与中国法律近代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9月4日的闭幕式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锋教授主持。湖北通志馆陈辉教授、武汉大学吴剑杰教授、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学照教授、湖北大学陈钧教授、四川大学谢放教授、美国卡尔屯大学尹圣柱助理教授、日本大分学院邓红助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罗福惠教授、湖北大学何晓明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了学术报告。《人民日报》大业影视公司卢江仑艺术总监,就拍摄电视连续剧《张之洞》作了说明。这之后,由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解家麟主持闭幕式,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张笃勤研究员作了学术讨论总结。最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宣布会议闭幕。

闭幕式后,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汉口武汉迎宾馆桔园楼设晚宴招待会议代表。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新落成的抱冰堂、汉阳铁厂展览馆,游览了黄鹤楼、江汉路步行街、汉口外滩。

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张之洞研究及中国近代史研究,凸显了武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感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