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会议预告|赓续·变革——清代学术与思想研讨会


—— 2023 · 湖北武汉 ——


undefined

——清代学术与思想研讨会



研讨会简介




清代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集成时期,也是中国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有清一代,学术与思想领域成果丰硕,百余年来相关研究建立起若干经典范式。总结清代学术,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厘清近四百年来的学术和文化历程,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极具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新理论、新视角启发下,学术界重新检讨清代的汉学、宋学、考据、义理等传统话题,对清代学术发展脉络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基于经学、文学、哲学、历史学、文献学等跨学科研究视野,学术界将清代学术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生产与传播过程、前现代传统与现代转型等问题,进行通观考察,综合研究,取得诸多进展。对该领域研究进行学术反思,也非常必要。为此,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定于2023年5月12-14日,联合举办“赓续·变革——清代学术与思想”研讨会。




会议议程




5月12日(周五)


报到(下午,丰颐大酒店)

晚餐(18:30,丰颐大酒店)


5月13日(周六)


8:30-8:45  开幕式 (1号会议室)

主持人:余来明

发言人:杨 华、林存阳、雷 平

8:45-9:00 合  影

9:00-9:45 主题发言 (1号会议室)

主持人:林存阳


发言人

李 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回顾与再思考

陈居渊:清代科举制义的“经学”书写

漆永祥:读惠栋《周易述》札记

10:00-11:40  分组讨论(第一场)


第一组   1号会议室


主持人:徐道彬  

评议人:戚学民、吴 超  


发言人  

林存阳:“以经学济理学之穷”——重新衡评清代学术演进与特征的一把新钥匙

雷 平:从“卫道”到“辨理”——“汉宋之争”的学理脉络

谢贵安:清代史学的近代误读与校验

朱曦林:经典研究的再认识:徐世昌《清儒学案》编纂中的几个问题

李文昌:清初的儒学净化运动与考据学的兴起

赵四方:周予同清学史研究的历程、特色与旨趣

马建强:试窥冯天瑜先生明清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学术理路

杨青华:清代“汉宋之争”的“潜流”——以科举“兼用古注疏”为中心


(每人发言10 分钟,全部发言完毕后,评议人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第二组    2号会议室


主持人:徐 鑫  

评议人:漆永祥、吴仰湘  


发言人

孔定芳:乾嘉新义理学论纲

潘定武:戴震科举仕宦问题的考察与思考

杨朝亮:清朝首位状元傅以渐的修身之道

梁仁志:实践性视角下清代学术与思想的再认识——以新安理学为例

任雪山:作为方法的“文化共同体”——以桐城派及清代学术思想研究为例

王献松:论《四库全书总目》儒家类“尊程朱”原则之选择

周 轩:以经学为治法:康乾二帝调适理学与经学的思想取向

姚彬彬:牟宗三与张岱年关于唯气论阐释分歧


(每人发言10 分钟,全部发言完毕后,评议人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11:40-14:00   午餐、休息

14:00-15:30   分组讨论(第二场)


第一组    1号会议室


主持人:张昭军

评议人:陈居渊、孙久龙


发言人  

张 循:晚明清初的传奇、学问与“学问世界”

戚学民:论阮元与清初扬州诗学史的书写:兼论阮元与《钦定国史文苑传》的纂修

宫云维:阮元与清初浙学

李 科: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经学转型

任慧峰:实事求是与莫作调人:黄以周礼学的内在张力

许超杰:誓于此生明圣道:曹元弼《复礼堂述学诗》形成史论

黄 政:王先谦的《劝学琐言》与晚清考据学传习的承变


(每人发言10 分钟,全部发言完毕后,评议人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第二组    2号会议室


主持人:梁仁志

评议人:李 帆、苏 辉


发言人  

吴仰湘:《新学伪经考》陈廷瑛批校稿述评

徐到稳:棺盖论未定?——魏源在清代经学史上的地位新探

宫志翀:康有为的“四本《春秋》论”

谷继明:惠栋之宋学渊源及其与戴震反理学的区别

樊 宁:清儒惠栋汉学思想的演进理路——以其诗经学为考察中心

于 浩:《毛诗稽古编》的传抄、批校与清代学术

韦胤宗:清代批校本的存藏状况及其在清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价值


(每人发言10 分钟,全部发言完毕后,评议人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15:30-15:50   休息

15:50-17:20   分组讨论(第三场)


第一组    1号会议室


主持人:宫云维

评议人:谢贵安、曹江红

发言人

张昭军:以礼为主轴看中国文化的近代变动

徐道彬:皖学入黔:程恩泽对郑珍的学术影响

苏正道:论清代的经礼书编撰

范云飞:“徇情”与“节文”之间——三年丧三十六月说的展开

杜以恒:仪节划分与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的学术价值——兼及清初学术转向的再讨论

覃力维:嘉道、咸同之间:丁晏《佚礼扶微》探赜

罗 刚:礼意:清儒礼学研究中的一种深层追求


(每人发言10 分钟,全部发言完毕后,评议人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第二组    2号会议室


主持人:孔定芳

评议人:潘定武、张 敏

发言人  

朱宏胜:汪凤梧诗经学思想及其研治路径

井 超:上图藏刘宝楠《诗经》著作稿本考述

朱明数:塑造“毛公之义”:陈奂对《毛传》的整合与取舍

吴剑修:《论语》“文学”考辨

李寒光:清早期学者辨析《淮南子》许、高二注述论

赵 昱:北京大学李盛铎旧藏之和刻本经部文献底本来源例析——以清刻本为中心

周昕晖:清初丛书视角下的清初考证著作——以《檀几丛书》《昭代丛书》为例


(每人发言10 分钟,全部发言完毕后,评议人集中评议、讨论20分钟)

17:20-17:40   小组总结 (1号会议室)

主持人: 雷  平

报告人:张 循(第一组)、谷继明(第二组)

17:40-18:00   闭幕式 (1号会议室)

主持人:雷  平

发言人:杨 华、林存阳


5月14日(周日)


会议结束,学者离会。





与会学者名录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  浩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马建强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王献松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井  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韦胤宗 武汉大学文学院

孔定芳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朱宏胜 黄山学院文学院

朱明数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朱曦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任雪山 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

任慧峰 武汉大学国学院

许超杰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孙久龙 吉林大学《史学集刊》编辑部

苏正道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  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杜以恒 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文昌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李  帆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李  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李寒光 武汉大学文学院

杨  华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杨青华 安徽大学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

杨朝亮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吴仰湘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吴剑修 武汉大学文学院

吴  超 社科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

余来明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谷继明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张茂泽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张昭军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  敏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张  循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居渊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范云飞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林存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罗  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周  轩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周昕晖 北京大学中文系

赵四方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赵  昱 武汉大学文学院

宫云维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宫志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徐到稳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徐道彬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徐  鑫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黄  政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曹江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戚学民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梁仁志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覃力维 武汉大学文学院

谢贵安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雷  平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漆永祥 北京大学中文系

樊  宁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潘定武 黄山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