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简报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简报2010年第1期

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

ø中心举办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

ø“近三十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ø学术万象

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

胡秋原先生是已故著名思想家、“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武汉大学前辈校友。胡秋原先生1910年农历五月初五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下之胡家大湾。1924年中学毕业之际,胡秋原立志以“科学报国”为己任,于1925年考入武汉大学的前身武昌大学理预科,于1927年改入中文系。胡秋原先生伉俪曾于1988年访问母校,尔后其亲属在武汉大学设有“胡秋原、敬幼如奖学金”。胡秋原先生逝世之后,其著作及藏书得以无偿捐赠给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学院专门设有胡秋原藏书室收藏。

2010年6月16日值胡秋原先生百年冥诞纪念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哲学学院、国学院,于16日上午在哲学学院大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颁奖仪式与主题报告会,16日下午至17日在丰颐大酒店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武汉大学前校长陶德麟教授,谢红星副校长,胡秋原先生的亲属,近20位海峡两岸学者,学校党委、行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胡秋原、敬幼如奖学金”的获得者,人文社会学科的博硕士生、本科生,共计150多人出席了16日上午的开幕式。开幕式由郭齐勇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陶德麟教授首先致辞,陶德麟教授回忆起1988年10月4日上午,代表学校接待胡秋原先生一行访问母校的情景,称赞胡秋原先生不仅著作等身,其学术成果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而且走出书斋,身体力行,每逢事关中华民族的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他都能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谢红星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以研讨会的方式来纪念他,既是对胡秋原先生学术思想的研习、讨论,又是对胡先生伟大人格的追思,也是对他作为一名武大校友的感念,并期待对胡秋原思想的研究能不断朝纵深拓展。哲学学院朱志方院长、胡先生的长女胡采禾女士,也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言。随后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胡秋原、敬幼如奖学金”颁奖仪式,谢红星副校长、朱志方院长、胡秋原先生的三女胡蜀山女士分别为获奖学生颁奖。奖学金的出资人胡蜀山女士在发言中说,“父亲在青年时代求学于多所大学,但他最爱武大,因此他将自己的著作及藏书捐赠给武大。我们以父母的名义设置奖学金,也是遵循父母的遗训,鼓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学子立志潜心向学。”获奖学生代表廖晓炜同学也在大会上发言。颁奖仪式后,四位知名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毛磊教授、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刘源俊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敏生研究员,分别作了“胡秋原与三次国共合作”、“胡秋原论中国前近代社会形态”、“胡秋原的科学观”、“胡秋原的中华心与汉字学说”的主题演讲。而后,与会人士还参观了胡秋原藏书室。

在16日下午及17日的学术讨论会上,台湾政治大学尉天骢教授、佛光大学姜新立教授,广东商学院尹康庄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何卓恩教授,南京大学葛飞讲师以及武大郭齐勇教授、李维武教授、田文军教授、胡治洪教授,本校与外校的博士生谢远笋、尹捷等多人,分别就“胡秋原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论说”、“胡秋原论中国知识分子”、“胡秋原的文化哲学思想”、“胡秋原的民族主义思想”、“胡秋原论五四”等议题,宣读了学术论文,并对胡秋原学术思想的学派归属、思想定位,以及其哲学思想的心学特征、文艺自由与封建社会论、民族主义与文化复兴、超越西化与多元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后将出版会议论文集。

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

6月25至27日,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院等共同主办的“近三十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武汉大学副校长谢红星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汉学家、哲学家及中国两岸三地的数十名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在25至27日三天时间内,与会学者将围绕这一主题就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的大会与分组讨论。此次会议每篇论文讨论一个小时,除报告人报告外,还设置了评论人评论、开放讨论与报告人回应诸环节。

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以及海外中国哲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成果丰硕;与此同时,中国哲学在研究范式、方法等方面仍存在重大分歧和亟待突破的困境。为了在回顾、总结已有成绩和缺失的基础上探寻中国哲学诠释的新路径,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院、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与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于6月25日~27日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举行“近三十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四十余位国际知名学者成中英、沈清松、陈来、杨国荣、刘笑敢、倪培民、余纪元、李晨阳、姜新艳、刘千美、陈荣灼、林安梧、Sandra Wawrytko(华珊嘉)、Youlaine Escande (幽兰)、John Makeham(梅约翰)、Abramova Natalya(娜塔莉娅)、陈卫平、洪修平、赖永海、许苏民、詹石窗、吴震、王博、李翔海、董平、朱汉民、张连良、龚隽与东道主武汉大学的学者郭齐勇、李维武、田文军、麻天祥、徐水生、吕有祥、吴根友、胡治洪、郝长墀、丁四新、欧阳祯人、储昭华等利用此次论坛的机会就相关领域比较关心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的主席是沈清松、陈来、郭齐勇三位教授。会议论题涉及“中西哲学比较及哲学史方法论”、“中国经典诠释及经学”、“先秦哲学及出土简帛中的哲学思想”、“佛教与道教”、“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哲学”、“现当代新儒学及东亚学术”等各方面子题。此外,为了让同学们一睹知名学者的风采,大会期间还专门为同学们举办了“中西哲学、伦理学、美学之比较”海内外名家系列讲座。

此次研讨会是继三年前第15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举办之后的又一场思想盛宴。“中国哲学”学科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该领域的中外学者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对话与沟通。此次研讨会名家云集,研讨论题前沿而新颖,学者们论辨探微,相互驳难,碰撞出思想火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cd

1月29日,应中国民航湖北空管分局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单位为60多位干部、职员作演讲:《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2月6日,杨华教授在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做了题为《中国传统过年礼仪》的讲座。

2月8日,应安信证券公司邀请,郭齐勇教授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为该公司近200位管理人员演讲:《儒家与道家的管理智慧》。

3月11日,应江西师范大学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校“瑶湖名家讲坛”为120多位师生演讲:《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与价值》。

3月14日,吴根友教授在湖北省图书馆为市民演讲:《政治哲学及对当代中国政治现实的思考》。

3月18日,应江汉大学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校为200多位师生演讲:“《大学》之道”。

3月20日,应湖北省图书馆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馆为200位市民演讲:《我要回家----谈精神家园的重建》。

3月21日,应本校哲学院学生会邀请,郭齐勇教授在教五楼为数十位同学演讲:“《五经》及其意义”。

3月22日,吴根友教授在武汉市图书馆为市民演讲:道家老庄的养生学思想。

3月22—26日,吴根友教授出席“首届道学沙龙”,河南郑州,提交会议论文:《庄子》内七篇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一书“生死观“之比较。作为第二场大会的主持人。

3月25日,应中山大学哲学系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系为数十位师生演讲:《老子与庄子的“道论”之异同

3月26日,应中山大学高等研究院、通识教育部邀请,郭齐勇教授在大学城“中山大学通识讲座(儒学系列)”为近200位师生演讲:《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之比较》。

3月28日,由李维武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儒学形态与功能的近百年变化与未来展望》举行了开题报告会。来自校外的评议专家,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有关领导,出席了开题报告会。李维武教授在会上作了开题报告,从总体框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人员分工、成果实现五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构想。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构想,并就如何深化和拓展课题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3月29、30日,4月12、13日,应本校继续教育学院邀请,郭齐勇教授分四次为广东花都、东筦干部班共200余人演讲:《中国传统文化》。

4月1日,应华中电网局邀请,郭齐勇教授于2010年在该局处级干部班40人演讲:《中国传统管理智慧》。

4月3日,胡治洪教授参加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与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启蒙反思’论说”工作会,发表《启蒙的吊诡与启蒙的反思》。

4月12-16日,谢贵安教授参加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召开的“故宫·武当山(明代)紫禁城文化研讨会”,发表《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一文。

4月14日上午,应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校为文化班司局级干部40余人演讲:《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

4月14日下午,应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与哲学系邀请,郭齐勇教授在闵行校区“思与文讲座”为该校近200位师生演讲:《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

4月15日,应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与教务处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校“人文讲坛”为200余位师生演讲:《儒家伦理的再认识及其现代意义》。

4月16日,应华东交通大学(南昌)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校“孔目湖讲坛”为300余师生演讲:《四书学概论》。

4月17日上午,应南昌航空大学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校“人文素质讲座”为300余师生演讲:《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

4月17日下午,应南昌大学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校为200余师生演讲:《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

4月17—21日,陈文新教授赴南昌大学参加国学高层论坛。

4月19日,徐少华教授邀请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陈昭容研究员作题为“秦公器与秦子器——论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墓主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报告。

4月19-25日,徐少华教授前往河南信阳、南阳以及湖北襄樊等地从事田野调查。

4月26日,郭齐勇教授组织珞珈国学讲坛,邀请并主持唐翼明教授作国学演讲。

5月14-16日,杨华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参加商周文明学术研讨会,提交题为《楚地山神研究》的论文。

5月15-16日,任放教授赴复旦大学参加“中国近代经济的时空进程”学术讨论会。

5月16-17日,徐少华教授出席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商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了“晋都新田及相关问题”的会议发言。

5月18-19日,吴根友教授出席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哲学与艺术精神高层论坛”,提交文章:“求真”、“贵我”的新哲学精神与晚明以降诸“性灵”说。

5月20日,丁四新教授在陈昭瑛教授主持的儒学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题为《“性相近,习相远也”——王安石性命论思想研究》。

5月22日,吴根友教授在大连市开发区图书馆为市民演讲:道家老庄的养生学思想。

5月24日,胡治洪教授参加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儒学与基督教会通”国际学术座谈会,发表《儒耶携手共治人心》。

5月27---31日,陈文新教授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文学史视野下的韩柳古文谱系》。

5月22日,应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邀请,郭齐勇教授在该校“中华文化与中医教育论坛”上为300余师生演讲:《中华文化之道家的思想与智慧》。

5月23日,应中华书局等单位组成之第二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组委会邀请,郭齐勇教授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来自各地的百多名中学教师演讲:《国学与国学热的反思》。

5月29日,徐少华教授邀请楚国艺术史专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史蒂芬分校艺术与设计系(Department of Art & Design,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evens Point)助理教授柴宁(Cortney E. Chaffin)作学术报告,题为“江陵式鹿角镇墓兽起源解析”。

5月30日,郭齐勇教授组织珞珈国学讲坛,邀请并主持夏含夷教授作国学演讲。

5月期间,应黄俊杰教授的邀请,丁四新教授担任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研究员。

6月11—14日,吴根友教授出席南京大学哲学人文研究院与宏德实业有限公司举办的“段玉裁与明清学术思想国际会议,提交论文:在“求是”中“求道”——后戴震时代的学术转向与段玉裁的学术定位。为大会两个主题发言人之一。

6月13日,杨华教授在深圳市图书馆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做了题为《中国传统的过年礼俗》的讲座。

6月13一14日,罗运环教授出席在重庆召开的“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究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会上罗运环教授当选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作了题为《大溪文化社会性质新探》的发言。

6月16-17日,李维武、胡治洪教授参加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分别提交论文《胡秋原哲学思想的心学特征》、《超越西化——论胡秋原的西方文化观及其意义》。

6月16-17日,罗运环教授出席在秭归和宜昌举行的“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作了题为《端午与屈原及屈原精神》的发言。会后还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国台湾网等多家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

6月25—26日,李维武、胡治洪教授参加在武汉大学举行的“近三十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提交论文《重建历史感与中国哲学史研究创新》、《近三十年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6月26—29日,吴根友教授出席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的“社会思潮、文化变迁与中国道路:20世纪的经验”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世纪中国哲学史书写与明清学术研究中的“反向格义”及其理论反思。

6月27—29日,李维武教授参加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社会思潮、文化变迁与中国道路:20世纪的经验”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儒学与民主:文化保守主义民主观念的近百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