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简报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工作简报2005年第4期(总第20期)

10月

1日,杨华教授在湖北省图书馆举办了一场题为《古代礼制与中国传统社会》的讲座,向社会听众介绍了中国古代礼制的基本常识,并就古代礼制对传统文明和当代社会的意义作了阐释。该讲座是省图书馆举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10日,李工真教授在武汉大学珞珈讲坛作了《武汉大学校史讲坛》的报告。

11日,李工真教授出席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世界各国的世界通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11-13日,徐水生教授参加了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协办的“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了题为《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的学术论文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13日下午,郭齐勇教授在教四楼为本院本科生作题为《什么是哲学及中国哲学的特性》的专题演讲。

14日,谢贵安教授应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及历史系主任郭培贵教授之邀,前往该校讲学,上午为本科生作了《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相互关系》的学术报告,下午与该校研究生就治学方法和道路进行了座谈。并受聘为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16-18日,郭齐勇教授在北京京西宾馆出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十次会议。

19、20日,李工真教授分别在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湖北美术学院作了题为《现代化大学的起源》和《科学的庙堂与探索的动机》的学术报告。

20日,由陈文新教授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的“《中华大地·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历时11年后隆重面世。10月20日,学校为此举行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这是继《故训汇纂》之后我校人文社科学者推出的又一力作。该书由文学院吴志达、陈文新等领衔编纂,今年9月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校党委书记顾海良、副校长胡德坤出席座谈会。《中华大典》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朱新均,常务副主任、原中宣部出版局局长伍杰,中华书局原副总编程毅中,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化研究领域著名学者邓少疾、宗福邦、冯天瑜等与会。顾海良高度赞扬了吴志达、陈文新等人的学术精神和学术风范,高度评价《明清文学分典》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意义。他表示,学校将对该书的编纂者进行表彰。与会专家围绕该书的编纂特点和学术价值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明清文学分典》共五个分卷,计1200万字。自1994年起,集30余位学者之力,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汇辑明清文学研究资料的大型类书。该书对相关研究领域作了全面拓展;标志着明清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往的明清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戏曲领域,而诗文的研究相对薄弱。《明清文学分典》从整体上改变了这一学术布局。在小说、戏曲研究方面,既注重发掘新的材料,更注重对现有研究成果加以鉴别和精选,力求精审管用;在诗文研究方面,既注重对现有成果的鉴别吸收,更注重资料的广泛搜集,文献涵盖面广,搜集到许多此前未被研究者注意的材料。该书的出版,对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传统史学、传世典籍研究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以其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功能服务国家,造福子孙。

23日,应徐少华教授之邀,美国宾州大学东亚系艾伊莱、柴宁博士等访问我校,并与我校研究生座谈,主题是:“谈美国的高等教育”。

23、27日,李工真教授在华中农业大学分别作了题为《人文主义的“教育”与“科学”定义》和《现代化大学的特点》的主题演讲。

26-28日,中心陈伟、徐少华、杨华、刘国胜教授等人前往长沙参加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九次年会,陈伟教授提交了题为《睡虎地秦简〈语书〉的释读问题(四则)》的论文,徐少华教授作了《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的学术报告,杨华教授提交了论文《楚地水神研究》并作大会发言。

29日晚,郭齐勇教授应国际儒联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邀请,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演讲《儒学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29-30日,郭齐勇教授在北京友谊宾馆出席国际儒联主办的“2005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主持一场会议,又在大会宣读论文《中国的管理哲学智慧》。

30、31日,李工真教授分别在江西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人文主义的“教育”与“科学”定义》和《德国的大学与德国的现代化》的演讲。

10月,任放教授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庆祝章开沅先生八十华诞大会,并提交论文《施坚雅模式的学术效应——以中国学术界为例》。

10月,丁四新副教授参加了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办,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的“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研讨会。

11月

1-3日,吴根友教授前往上海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冯契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了题为《道德的真诚如何推动真理的发现——从冯契先生论“真与人生理想”说开去》的论文。

1日,李工真教授在南昌出席由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联合举办的“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二届学术年会”。

6日(周日)全天上下午各三小时,郭齐勇教授在珞珈山庄为北大历史系主办的“中国传统哲学 企业家高等讲习班”作两场演讲,分别为《孔子与老子的哲学思想》及《中国文化及其危机》。

7日,应徐少华教授之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主任朱士光教授前来我校作学术报告,主题是:“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8日,中心谢贵安教授专著《中国已佚实录研究》入选武汉大学2005年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丛书。

9-12日,陈文新教授赴南京参加“海峡两岸明清小说研讨会”。提交论文《论文言叙事传统对明清章回小说的渗透》,作大会发言并担任王琼玲教授论文评议人。其发言和评议获得与会专家好评。

21日,应中心徐少华教授之邀,美国宾州大学东亚系柴宁博士来我校作学术讲座,主题是:“近年西方汉学界关于中国上古美术史的研究”。

22日,应中心徐少华教授之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杨伟兵博士前来我校作学术座谈,主题是:“关于贵州林契资料的发现与研究”;

23-27日,应中心郭齐勇教授之邀,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访问我中心。

24日,李工真教授在北京大学为全体师生作了题为《德国现代化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科学定义》的讲演。

25日,李工真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德国大学的特点与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确立》的报告。

28日-12月1日,中心陈伟教授访问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文哲所,并由邢义田先生陪同,观摹红外线拍摄汉简与数字图片处理的操作。并于12月2-3日,在台湾政治大学出席“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学术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上博楚竹书〈仲弓〉“季桓子”章集释》。

29日,李工真教授在天津南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全体师生作了题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洲际大转移》的演讲。

11月,任放教授参加了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14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地区环境、经济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竹枝词所见清末民初汉口城市空间与功能的扩张》。

12月

1-2日,李工真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纳粹德国的文化清洗运动及其规模》和《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大转移》的演讲。

1-2日,罗运环教授赴北京参加教育部2005年重大攻关项目专家评审会,评审中国古代史相关攻关项目。

3-5日,杨华教授在北京清华大学参加了“首届中国经学国际研讨会”,提交了论文《楚简诸“司”及其经学意义》并作大会发言。

7-8日,吴根友教授在上海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报联合主办的“中国哲学与现代性”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从问题意识看中国哲学现代性的内在根芽》。

9- 11日,郭齐勇教授在北京达园宾馆出席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 2005儒学与亚洲人文价值”会议,主持一场会议,宣读论文《东亚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又在闭幕式上作大会总结。

9-11日,吴根友教授出席了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05——儒学与亚洲人文价值”,在会上作了题为《“保合太和,利乃贞”新解——《易传》论社会和平与社会功利的关系》的报告。

13-17日,应郭齐勇教授之邀,台湾佛光大学校长龚鹏程教授访问我校,为我校国学班以及文、史、哲各院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生作了题为《国学与新国学》、《现代与反现代》、《方法与方法论》、《小说与小说史—论鲁迅治旧学的成绩》的四场演讲。龚教授是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国文天地杂志总编、中国晨报总主笔、学生书局总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华道教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正大学历史所教授、南华大学创校校长、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现为中国历史文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符号学会理事长、中华武侠文学学会理事长、艺术行政学学会理事长、中华两岸文化统合会理事长、东亚汉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18-20日,陈伟教授接待湖南省考古所张春龙研究员一行前来武汉拍摄简牍的红外线照片,并邀请张先生作学术报告《里耶秦简、郴州苏仙桥吴简晋简保护与整理》。

23日,应徐少华教授之邀,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系Robin教授前来我校作学术讲座,主题是:“《逸周书》兵书的基本理论及其风格特征”。

28日,应中心徐少华教授之邀,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前来我校作学术讲座,主题是:“简帛发现和古书的经典化”。

12月,丁四新副教授在台湾政治大学参加“出土文献与古代学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楚简《容成氏》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