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简报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成果简报2006年第1期(总第12期)

一、著作

1.冯天瑜《中国元典文化十六讲》,全书共22.5万字,2006年1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六讲,包括了作者近十余年来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中华元典精神的近现代意义;中国近代术语的生成;“经济”术语的演变;中国近代政治话语体系的建立;利玛窦与汉语中的西洋术语;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术语的形成;汉译佛教词语的确立;“汉字文化圈”与汉字文化的传播;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文化与和谐;先哲启示与和谐之道;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协调发展;关于“封建社会”的误读;清末民初先进中国人的“封建”观;“封建”等于“落后”命题的来历;中国文化史的几个基本概念。

2.冯天瑜《“封建”考论》,全书共39.2万字,2006年2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8章:第一章,“封建”本义;第二章,秦汉至明清的“封建论”;第三章,《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第四章,日本的“封建论”;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及其术语feudalism的厘定;第六章,欧日封建制“酷似”:近代欧洲目击者、学者及日本访欧学人的共同发现;第七章,近代日本对“封建制”的定位及其分期;第八章,清末民初接纳新名“封建”;第九章,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与“反封建”命题;第十章,苏俄及共产国际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第十一章,中国社会史论战:“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开;第十二章,社会史论战封建观平议;第十三章,从毛泽东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过程;第十四章,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第十五章,注目中国史自身特点的学者质疑泛化封建观;第十六章,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尝试;第十七章,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第十八章,秦至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3.冯天瑜《文化守望》,2006年5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书为武汉大学出版冯天瑜系列著作《史学五种》之一,其余四种分别为《中华元典精神》、《辛亥武昌首义史》、《“千岁丸”上海行》、《“封建”考论》。

4.陈锋教授主编《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2006年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陈锋教授主编的“15至20世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文化变迁”书系之一。此前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冯天瑜、陈锋《武汉现代化进程研究》、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杨国安《明清两湖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该书系的相关著作还会陆续出版。

5.黄惠贤、陈锋主编的《中国俸禄制度史》,2006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再版。中国俸禄制度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官僚制度的派生物。作者对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清末的这一制度及其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还论及了少数民族贵族统一中原时期俸禄制度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同时还探讨了官员的俸禄与职官制度、国家财政制度、赋税制度之间的关系。

6.郭齐勇编著《中国哲学史》,2006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全书共57万字,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论文

1.冯天瑜《值得重新体味的清民之际的“封建”观》,发表于《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

2.冯天瑜《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封建”命题评析》一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原文载于《江汉论坛》2005年第11期。

3.冯天瑜《清人对“封建”的两种评议》一文,发表于2006年2月14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4.冯天瑜《Late Ming Western Technical Terms and Their lmplications Itural Transformation:“Brain,”“Geometry,”“Globe,”and“Cathay”》一文,收入《Front History China》2006年春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郭齐勇《现当代新儒家的反思》一文,发表于《珞珈讲坛》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全文13500字。

6.《儒学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郭齐勇访谈》一文,刊于《读经:启蒙还是蒙昧—来自民间的声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全文8000字。

7.郭齐勇《儒家的公平正义论》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2月28日第12版,全文4200字。

8.郭齐勇《国学教育重在打基础》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国学版)2006年3月21日第5版,全文500字。

9.郭齐勇《浅谈大学人文教育、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一文,刊载于《读书》2006年第4期,全文5300字。

10.郭齐勇《An exposition of Zhou Yi studies in modern Neo-Confucianism》一文,发表于《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6)》1卷2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11.郭齐勇《人文教育从经典导读出发》一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18日第7版,全文5000字。

12.郭齐勇《郭齐勇访谈录:文化传承与教师素养》一文,刊载于《中国教师》2006年5月第5期,全文6500字。

13.郭齐勇《东亚价值观的多重面相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8日第4版。

14.胡治洪《近年来儒家伦理论战述评——腐败之源还是德性之端》一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原文发表于《文史哲》2005年第6期。

15.2006年1月,学苑出版社出版《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一书,其中收入陈文新教授的两篇论文:《诗“贵情思”——明代主流诗学论诗的音乐性》,《从风、雅、颂及其流变看诗乐关系的三个层面》。论文原刊于《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5期、《学术研究》2004年第11期。

16.2006年1月,《珞珈讲坛》第1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陈文新教授的学术讲演稿《< 红楼梦>与中国名士阶层》。

17.2006年1月,陈文新、余来明《< 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抽样分析》一文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6年第1期。同期还发表了冯天瑜、邓绍基、程毅中等学者在“《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发表了《< 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2006年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发表刘扬忠、马银琴、陈才智的专稿《古代文学研究前沿扫描》,文章指出:“明清诗文研究近年渐受重视,研究力量的投入较以往为多,文学文献和史料的整理工作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2005年 的3项成果,堪称是明清文学研究的基础性工程。首先是武汉大学吴志达、陈文新等主编的《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包含明文学部两卷、清文学部3卷,共5个分卷,计1200万字。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汇辑明清文学研究资料的大型类书,体例完善,采集资料广泛,对相关研究领域作了全面拓展。全卷编纂始于1994年,集30余位学者之力,用十年之功,才告完成。它的出版,为明清文学史、批评史、传世典籍的研究和教育提供了便利,相信必将对上述学术领域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18.陈文新《再论唐人传奇的文体特征》一文,发表于《齐鲁学刊》2006年第1期。

19.陈文新《从辨体角度看明清章回小说的几个特征》一文,发表于《文艺研究》2006年第2期。

20.陈文新、鲁小俊《清代文章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一文,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21.陈文新《<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至五十九回回评》开始在《名作欣赏》上连载(2006年第6期——)。

22.陈伟《战国秦汉简帛研究的一部力作——读〈出土简帛文字丛考〉》一文,发表于《江汉考古》2006年第1期(原署名误作万荣,第2期作有订正)。

23.谢贵安《明代西器东传探研》一文,发表于《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

24.谢贵安《〈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一文,发表于《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

25.杨华《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一文,收入牟发松主编的《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此文的主要内容,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也同时发表。该文是作者2004年参加“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史变迁”会议所提交的会议论文。发表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加以选摘。

26.杨华《楚简诸“司”及其经学意义》一文,发表于《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1期(春之卷)。此文是作者2005年参加清华大学首届中国经学会议所提交的会议论文。

27.杨华《“谅阴不言”与王权更替》一文,发表于《中国社会史评论》第六辑(2005年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8.李维武《20世纪中国哲学传统与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一文,发表于《学术月刊》2006年第3期。

29.李维武《哲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重构以及思想史空间的拓展———李锦全先生的有关思考及其启示》一文,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0.李维武《冯契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一文,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31.李维武《邓小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智慧》一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6年第4期转载,原文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12期。

32.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爱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黄宗羲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一文,发表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双月刊)。

33.吴根友《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自由语词、概念与观念》一文,发表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双月刊)。

34.吴根友《关于宋元明清哲学研究的范式及其方法诸问题的思考》,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双月刊)2006年第1期转载。

35.吴根友《试论严复、梁启超对中国传统自由思想的价值改写》一文,载于蔡德麟、景海峰主编者按《文明对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36.吴根友《“保合太和,乃利贞”新解——《易传》论社会和平与社会功利的关系》一文,发表于《周易研究》2006年第2期。

37.吴根友《如何说不可之道——老子哲学中“道”概念的语义分析》一文,发表于《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38.吴根友《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哲学问题意识的内在根芽?——从晚明以降儒家“经世哲学”的三种新动向谈起》一文,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