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韩国首尔大学的金秉骏先生、金龙澯先生,及韩国外国语大学的金相范教授,受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邀请,在历史学院第三会议室,围绕“国家与祭祀”主旨,分别作专题讲演。本场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97期,由杨华教授主持,中心及历史学院部分师生参与座谈。
首先发表的金秉骏教授从汉代的一条户律入手,提出了“伏日有何意义?与国家有何关系?”的问题,从文献上记载的伏日和腊日的基本意义、伏日和腊日的日期、节日和时间、祭祀和地方统治四个层次展开论述。结论认为,伏日和腊日的制定与国家统治权力,与皇帝息息相关,皇帝是控制时间的人。

韩国首尔大学东洋史学科金秉骏教授课
金龙澯先生的报告以“《汉书·地理志》之祭祀设施的布局和其特征”为题,内容涉及古代天文知识及历史地理。金先生观察到《汉书·地理志》中的祭祀设施布局有以下几个特征:一,试图用国家祭祀来构建天下;二,五族祭祀(代表威胁汉统治秩序力量的边境西南夷、越、羌、朝鲜、匈奴)和五岳祭祀(代表中央和东西南北的天下)被布置于汉武帝时设立的十三州;三,祭祀设施几乎都集中在齐地域和汉皇帝常住的司隶,且能看出司隶对齐地域祭祀设施的复制和皇帝对齐祭祀系统的降级;四,郊祀登场后原本集中在司隶的祭祀都统一于郊祀。该报告指出,“天下”并不是各个列国的简单集合,而是被重新组织为一个集中的“天下”,而下秩序是以汉皇帝为中心实施,反映了汉帝国支配力的增强。

韩国首尔大学东洋史学科金龙澯先生
金相范教授出入历史与现实,结合2017年访问开封所摄照片与考古资料、传世文献,发表题为“北宋都城开封的礼仪空间与城市景观”的报告。他从新政门遗址的发现切入,讲述该发现的历史意义,由此论及都城开封中的政治权力象征符号,以及开封作为礼仪空间的特征。金相范先生认为,在唐宋变革期,开封分别在传统礼仪(国家祭祀)、道教礼仪和京城祠庙三个方面都体现出它作为北宋都城在变革期的礼仪继承和变化。

韩国外国语大学史学科金相范教授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气氛热烈。(赵一鸣撰稿,赖树金 摄影)

讲座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