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中文系叶晔教授来我中心讲座

2018年3月28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浙江大学清源学社社长、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叶晔为中心及文学院部分师生做了题为“汤显祖的唐诗书架:明人诗歌研究的一种阅读史视角”的讲座。本次讲座为“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06期,由中心副主任余来明教授主持。

在讲座中,叶教授首先从学界和个人两个视角解释了“问题的提出”,说明了选题的价值和意义,特别强调了提高明代文学研究“分辨率”的诉求。叶教授以“汤显祖的时代,人们如何读唐诗”为中心,认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牡丹亭》中的集唐诗,然后对“知识、阅读、书籍、文本”的层级关系进行了阐释,他指出四者彼此之间是先后相承的关系,知识来源于阅读,阅读需要依赖书籍,而文本因书籍得以保存。作家的知识结构和谱系,可以通过对文本中的知识挖掘和互文性考察来实现,但这样呈现出来的知识结构,是比较抽象的,缺少如何获取知识的现实场景,这个场景需要依赖具体的书籍阅读行为来还原。之后,叶教授通过对文献细致严谨的梳理与考证,展示了其五步具体的操作流程,并且得出最后的结论:(汤显祖《牡丹亭》)主要参考了《万首唐人绝句》《唐诗鼓吹》《唐诗品汇》《文苑英华》《唐百家诗》《唐诗三体家法》《唐音》《唐诗纪事》八种唐诗文献。前五种尤为重要,为“必读书籍”;后三种有某些不确定性,为“可能书籍”;另《唐百家诗选》《瀛奎律髓》等,为“低概率书籍”。并且强调以上文献只代表在阅读优化原则(用最少的可见文献,覆盖最多的集句文本)下的某种可能。讲座最后,叶教授对集句诗出现异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抛出了“由近世返观中古的阅读局限”的更远思考。

整场讲座内容深刻,角度新颖,叶教授活跃的思维和幽默的气质引来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主持人余来明教授对讲座做了总结与阐发,他认为叶教授的讲座具有三点启发意义:思考问题的方式、对明清文学整体观的观照、对文本文献细致深入的思考。讲座结束后,在场硕博生向叶教授请教问题,热烈讨论。讲座取得圆满成功,大家收获颇多。

(通讯员: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