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王震中谈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模式


2021519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震中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早期文明演进中的两个阶段特征——从邦国到三代王朝国家》的网上讲座。讲座在腾讯视频会议播放,由中心主任杨华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为“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11期,“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55期。

王震中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院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主要研究先秦史、早期文明史、国家与文明起源史。出版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朝的形成》《商代都邑》《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重建中国上古史的探索》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王震中教授此次讲座,以邦国到三代王朝国家的演变为主线,采用考古和文献相印证的方式,讲述中国早期文明的演进过程。他认为,中国早期文明是由“邦国”形态发展到“王朝”形态,并对这两个阶段的特征,尤其是夏商西周三代王朝国家的复合制结构特征做了详细阐述。

首先,王震中教授将中国文明起源上溯到龙山文化后期,认为建城乃立国。龙山文化后期目前发现至少有70多座古城,此乃“邦国”“万国林立”的表现。认为这正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他认为,从考古发现来看,龙山时代的诸多遗址都已进入文明阶段,原因在于它们都符合国家和文明的两大标志,即“阶级的存在”和“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在尧舜禹时期的“万邦”中,由于尚未产生像夏商周那样的作为中央王国的“国上之国”和广域王权,所以当时邦国联盟领导权的产生多以和平推举的方式进行。尧舜禹禅让传说反映的所谓民主制,系指邦国与邦国之间的平等关系,并非某一邦国内部的关系,因而不能据此来解释邦国内部的社会性质。


随后,王震中教授指出,夏、商、西周三代是王朝国家,且具有复合制王权结构的特征。在夏商周三代王朝中,王朝内既包含有作为“国中之国”的诸侯邦国,也包含作为“国上之国”的王国(王邦)。邦国和王国在三代的广域王权支配下,构成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这种复合制国家结构特点,既不同于三代之前和三代之后,也不同于西欧、希腊、罗马时的古典社会和西欧封建社会。夏朝,以夏王为天下共主,是多层次政治实体,是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商朝的复合制国家结构体现在其“内服”、“外服”制度层面上;周承商制,西周王朝也是“内服”、“外服”的复合制结构,其分封制也体现出复合制结构特点。

最后,王震中教授认为,用复合制国家结构来解释三代历史特点具有相当说服力,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可以解释夏商西周开放的、动态的、并非整齐划一的国土结构;其二,可以解释华夏民族自夏朝开始形成的渊源,夏代是华夏族的“自在”阶段,而商周则是其“自觉”阶段;其三,有助于解释“大一统”观念的历史渊源,它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他指出,从邦国到三代王朝国家的演变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史上最显著的两个阶段,也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道路的突出特点。

本次学术报告历时两个多小时,有超过200名线上与会者积极参与,线下部分老师和同学们集中听会。王震中教授的相关说法,既展示了此种理论的学术包容性,又具有现实意义。报告后期,王教授在网上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气氛活跃热烈。

“真知·中国”系列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分论坛,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发起,聚焦人类文明历史坐标中的中国思想和中国制度,旨在以旧学术启迪新思想,传播精英学者的真知灼见,目前正在进行的是该系列的第二集。(孙莹莹 解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