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中心杨华教授的新著《古礼再研》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收录了19篇文章,共30多万字。内容包括古代礼学研究的理论问题、出土文献与古礼问题、礼法关系问题、礼制流变问题,以及中国礼制史上的一些个案研究。这批文章,此前都已在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此次收录时部分内容略有调整。该书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该书综汇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礼制的部分理论思考和史事考证。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连续性,而古代礼制则是此种连续性的表现。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向来崇尚文化中心主义,以礼义和礼仪作为“华夷之辨”的武器;另一方面,“礼仪之邦”也是外来传教士对华夏中国的观察结果。礼制的等级性,决定了它是中国社会阶层划分的根本标志。在上古和中古社会,礼制为皇家朝廷和贵族阶层所专有,庶民之礼没有法理依据。而宋代以来的近世社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礼制下移,相沿成俗,成为庶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相互摩仿攀比的风尚。礼制的变迁,还是民族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佛教文化和西方文化入华)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空间移动的系列表征。
全书目录如下:
1.前言:中国何以成为“礼仪之邦”
2.礼仪制度与亚洲文明对话
3.“礼崩乐坏”新论
——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
4.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几个特点
5.中国传统礼仪制度的现代价值及其转换途径
6.叶家山墓地所见西周早期丧葬礼制四则
7.“大行”与“行器”
——关于上古丧葬礼制的一个新考察
8.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第25-28号补说
9.秦汉帝国的神权统一
——出土简帛与《封禅书》《郊祀志》的对比考察
10.传统孝道与汉唐时期的“不孝”罪
11.庆氏礼学述论
12.论《开元礼》对郑玄和王肃礼学的择从
13.中国古代的家礼撰作及其当代价值
14.僎的“复古”与乡饮酒礼流变
15.朱熹与宋代的乡饮酒礼变革
——兼论礼典设计对地方官僚政治的回应
16.《酬世锦囊》与民间日用礼书
17.理雅各《礼记》翻译的局限
——兼论中国经典外译问题
18.中国古代都邑建造之巫祝仪式
19.杯酒释礼
——中国古代礼制中的饮酒
后记
该书是作者近二十多年来关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的第二次结集。此前,作者曾以《古礼新研》为题,于2012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初集,学术界反映良好。(仲宣)
附:后记
与十年前的《古礼新研》一样,这本小书也选了19篇论文。这些篇什,是笔者进入新世纪以来学习礼制的部分心得。取名时颇费思考,《古礼再研》大概是想赓续旧章,再写新篇。但愿还有《三研》《四研》之类。
较之上集,观照有所变化。十多年来,仍然在利用楚简讨论上古礼制问题,并发表了一组论文。然而,此次反而没有收录,今后再说。楚简礼制之外,现在把讨论范围向后延伸,不再局限于先秦秦汉,竟然说到明清。问题意识一如《前言》所示,试图回答,中国何以成为“礼仪之邦”?这一方面是课题之需,另一方面也是兴趣使然。
是集中,最早一篇发表于新世纪初,是关于《开元礼》的旧作,曾收录于台湾所出《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繁体版本不太好找,此次转为简体格式收入。最近几篇,则是疫情期间发表的新作,算是对这个世纪灾难的别样纪念。《杯酒释礼》一篇,尝试使用通俗语言叙述礼制问题。这种散文写法,在2017年发表了8篇。后来由于懒散,至今作罢。
礼学研究原是异常冷僻的领域,但近年却有转热之势。从“三礼”文献、名物制度、国家典章、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乡里教化、礼俗遗存等多个角度,都有研究。相关成果既丰且速,常常令人目不睱接。所以,很难紧追前沿。收入此集时,部分文章吸收了新材料和新说法,但大部分内容则一仍其旧,少有改动。
文中有不少古文字内容,行文一律采取宽式,未做字词追溯。全书对被征引者尊敬有加,但没有采用“先生”“教授”之类的尊称。非不敬也,完全是出于节省篇幅的考虑。
对于提供资料、揭示错漏的师友同道,心怀感激!在文稿校对中,学生要二峰、贺紫君、景灿涛、尹松鹏诸君提供帮助,责编鲍海燕女史也多有支持,一并致谢!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敬请批评指正!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批号18ZDA021)的阶段性成果。
杨 华
2021年1月11日
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