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16:00时,2021荆楚社科讲坛(以下简称“讲坛”)第一期中国文化中的“忠”与“义”准时开讲,本期讲坛走进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邀请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来明教授,向300余名高中学子传授中国“忠义”思想,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养料,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2021荆楚社科讲坛走进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
“忠义”文化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忠义”思想已成为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之一。“忠义”思想作为东方特有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古代家庭、社会、国家的精神基础。
余来明教授现场授课
讲坛上,余来明教授以岳飞“精忠报国”和关羽“义薄云天”的典故开场,引经据典,分别从个人品德之“忠”、君臣关系之“忠”、“忠”的反面论说以及古籍中对尽忠之道的解读向现场观众做了详细论述。他认为,应该以史为鉴,弘扬传统,扬弃帝制时代作为“臣德”的“忠”,传承不以“君”之所欲、爱为标准的“逆忠”,批判惟“君”意是从的“顺忠”。
在探讨传统“义”精神的现代价值时,余来明教授分析到,对个人来说,“义”为立人之本,行“义”者方具“仁”心;对国家而言,先“义”而后“利”,注重树立、弘扬高尚的品格。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
以历史的后见之明来看,无论“忠”臣或者“义”士,为人所重的是其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而无关其最终的结果是成是败。一时之历史虽是由成功者所书写,但正义始终存在。斑斑史书记载的那些忠义之士,并没有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本文来源:湖北社科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