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陈斐副研究员谈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

10月22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学院之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陈斐副研究员,以“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为主题,在文学院215会议室作了一场精彩讲座,分享了个人治学的心得体会。讲座系“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63期,由鲁小俊教授主持。

陈老师首先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健康,按时作息,不必刻意追求一气呵成。对于文科类学者而言,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人生阅历缺一不可,而这一大前题就是健康长寿。为此他推荐阅读《身体使用手册》,希望大家都能自觉学习保健知识。

学术论文的选题注重创新,重在自我反思与自我监控。陈老师指出,研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色,而创新则是学术研究的生命,这种创新是为了给人类更新乃至生产新的知识。人所有的能力都可以依靠后天培养,黄金阶段就在青少年时期。如何培养创新能力?陈老师推荐阅读《批判性思维》,并鼓励大家发展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在平时的阅读中敏锐捕捉与文学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广泛搜集材料,形成论文。

什么样的选题具有创新性?陈老师将其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自立门户式”,需要重视个人的生命体验,细读经典文本,不做“局中门外汉”,同时“两条腿走路”,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前沿的西方理论,关注“写什么”与“怎么写”;二等为“纠正谬误式”,即以竭泽而渔的精神细读文本,捕捉与文学史叙述不一样的地方;三等为“填补空白式”,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空白都需要填补,而是要选择重要的空白,或是激活研究对象的意义,避免简单套用;四等为“提升像素式”,需要丰富细化前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陈老师补充说明,学术研究一定要选择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对象,敢于挑战有关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或者提出新的核心问题。此外也要有一定的延展性,比如从个人延伸到其朋友圈,再推广到其生活的时代。博士论文尤其需要注意这点,因为这至少会影响未来十年的研究走向。

写作方面,陈老师推荐阅读逻辑学方面的书。他提出优秀的论文应当是一座“金字塔”,题目、章节、段落之间相互支撑。其中的“问题意识”包含三个方面:是否有新意,是否论述得集中充分,是否是有价值的学术问题。也就是说,抓住最具有学术创新性的亮点集中论述。陈老师鼓励大家勇于“砍材料”,避免论文如钢筋水泥外露的大厦。同时也倡导大家写作“美文”,力求语言表达简洁、清通、严谨,避免出现欧化的长句和各种病句。他将语病称之为“脸上的灰”,推荐阅读郑远汉教授所著《消极修辞论》以供镜鉴。

提问环节,现场师生踊跃发言,就学术论著的语言表达、生活体验对文本理解的影响、高考评价体系的新改变、研究生是否应当发表论文、非文科生如何提升文学素养等问题向陈老师请教。陈老师一一详尽解答,并就研究对象的意义“激活”做了阐发,推荐阅读程千帆先生所著《唐诗的历程》。

本次讲座,陈老师全程脱稿,以亲切的谈话方式从期刊编辑、人文学者的双重视角审视了论文中的常见问题,又以亲身经历谆谆告诫师生爱惜身体,带给了现场师生别样的论文写作指导感受。(文/许虹 图/张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