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预告|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工作坊” 第五期:“无”的超越与善的挺立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工作坊”第五期

“无”的超越与善的挺立

会议主题

“无”的超越与善的挺立

会议时间

2021年12月7日15:00-17:00

会议地点

线下: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

线上:腾讯会议 会议号:289 313 583(有限开放)

备用会议号:532 661 274

会议机构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召集人、主持人:张昭炜

主讲人

杨泽波

与谈人

单位

田智忠

北京师范大学

高海波

清华大学

郭亮

河北师范大学

李健君

武汉大学

王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一项议程:主讲人报告与回应(15:00-16:10)

主讲人简介

杨泽波,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从事孟子研究,著有“孟子三书”(《孟子性善论研究》《孟子评传》《孟子与中国文化》)。后致力于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著有《贡献与终结——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五卷本)《<心体与性体>解读》。近年来全身心投入建构儒家生生伦理学的工作,著有《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报告主题:“无善无恶”的隐默面向

王阳明四句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主要有“无滞说”和“至善说”两种解读方式。在此之外,儒家生生伦理学将良知界定为建基于生长倾向之上的伦理心境,为解读“无善无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隐默说”。所谓“隐默说”是指作为伦理心境的良知具有“第二本能”的特性,其本质是一种潜意识,未遇事接物时处于隐默状态,不显现自身,既无善相,也无恶相,只是在遇事接物后才会显露自己,进而有善有恶,知善知恶,为善去恶。对话将分别从朱子学、阳明学、蕺山学、孟子学、荀子学等角度回应这一面向。

第二项议程:“无善无恶”的风险防范与“藏密说”(16:10-17:00)

从中国儒学缄默维度解读的“无善无恶”为“藏密说”,其总体指向应服务于“善的挺立”,符合儒家伦理学的基调。在正向肯定“无善无恶”的价值时,我们也应重视“无善”对于传统儒家伦理学的消解与破坏等风险,防范偏离儒学的基本价值;在实际操作中,“无善”易堕空溺妙,“无恶”亦艰难,以及由此关联隐过、潜恶的“幽暗意识”以及关乎“调元”的元善。由方以智哲学的“至善统有无”引申,善之“有”“无”均可统归于至善,也就是为了善的挺立。

从中国儒学缄默维度来看,要获得“生生”的持续,须透关,由沉潜深入密体。第二、三个基本特征均以“生生”为功夫指向,且以“生生春意”为显性表达。

与谈人报告

1、田智忠《“道南指诀”中善的挺立》

2、高海波《“归显于密”对于“无善无恶”的纠偏》

3、郭亮《“无善无恶”与阳明学的<四书>功夫体系》

4、李健君《从儒学的缄默维度略说身心合一的可能性》

5、王硕《“无恶”的困难与“无善”的风险》

与谈人简介

1、田智忠,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朱子学,辑校作品有《辅广集辑释》,代表著作有《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诸儒鸣道集研究》等。

2、高海波,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现代中国哲学。代表著作为《慎独与诚意:刘蕺山哲学思想研究》,曾主持“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的方法论研究”“刘蕺山哲学思想研究”等课题。

3、郭亮,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宋明儒学、心性现象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工夫论视域下阳明心学《论语》诠释研究”。

4、李健君,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周易》哲学、佛教唯识学、黑格尔哲学和现象学,除讲授相关课程外,还致力于梵语教学。出版德语专著一部,发表中、德、英文论文数篇。

5、王硕,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宋明理学,中西哲学与宗教比较,代表作有《儒家友伦的道德意涵新辨》《管东溟三教思想述评》《悔·治悔·无悔——从儒家视角论道德悔过的意义与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