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预告|“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三集(21-30)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

“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三集(21-30)

传播真知灼见,了解真正中国

详情关注武大中国传统文化公众号


第一讲 百余年中国哲学研究及其当代面向

内容简介:百余年中国哲学研究经历了三大阶段。1989年前的中国哲学研究,大体上是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而对于所谓一般“哲学”理念的摹仿。1990年以来,中国哲学研究发生了巨变,通过对特殊性的寻求和肯定,中国哲学建立了其自身的主体性。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应当超越对特殊性的过分依赖和强调,应当面向哲学的普遍性,完善其自身的主体性。

演讲者:丁四新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等。著有《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周易溯源与早期易学考论》《洪范大义与忠恕之道》等。


第二讲 早期道家“统治术”的转变

——从老子的“道政”到黄老学的“法治”

内容简介:早期道家统治术有一个从老子“道政”到黄老学“法治”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子的“道生之”在黄老学那里产生了“道生法”的变化;老子的以“无为”和“柔弱”为主要特性的“道政”,到了黄老学那里转变为通过客观化的非人格的制度来治理;老子的“智用道”被黄老学改造为“弃智用法”;老子以道的无名为中心的“无名主义”,在黄老学转变为“循名”和“正名”;老子的赤子之心,在黄老学那里被一种人的趋利避害的自然人情所取代;老子的“小国寡民”设想,到了黄老学那里转变为一个对强大国家的设计。

演讲者: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老子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致力于先秦哲学、儒家和道家哲学、出土文献和近现代中国哲学研究。新近著有《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等,主编《中国儒学》(合作)《老子学集刊》《哲学中国》等。


第三讲 清华简《四吿》中的祭祀仪节

内容简介:清华简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战国时期的竹简文书。2020年11月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中有一篇整理者称之为《四告》的文字,是四个周代历史上的有名人物(周公旦、鲁公伯禽、周穆王满、召伯虎)祝祷告事的记录。在每篇告辞的前面,有几句描述祷告前举行的祭祀仪节的文字。由于“书”类文献诘屈聱牙、文辞古奥,给释读者带来不少困难,至今这几句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本讲座围绕着其中的五个关键词组,拟讨论古代祭祀的几个重要的仪节,并谈谈古文字、楚简的释读问题存在的一些方法论上的问题。

演讲者:来国龙,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助理教授、长聘副教授(2004-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与商周考古,早期中国艺术史、出土简帛与上古音、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文物收藏史等。著有Excavating the Afterlife: 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Chinese Religion(《幽冥之旅:楚地宗教的考古学研究》,2015年,获美国考古学会[SAA]2016年度最佳学术著作提名奖)。组织会议并合编会议论文集Collectors, Collections, and Collecting Arts of China: Histories and Challenges(《西方中国艺术收藏的历史与挑战》,2014年)、《高明先生九秩华诞庆寿论文集》(2016年),Unmasking Ideology in Imperial and Colonial Archaeology(《揭开帝国与殖民考古的意识形态面纱》,2018年)、《新语文学与早期中国研究》(2018年)、《中国早期数术、艺术与文化交流:李零先生七秩华诞庆寿论文集》(2021年)等。


第四讲 清华简《五纪》的“中”观念

内容简介:清华简《五纪》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其中,通过“五纪”等天道、“五德”等人道体现出来的“中”是最重要的概念。“中”体现为政治的最高原则与治理的最佳状态。其意涵包含但又超出了人伦意义上忠信之义,不能仅视为儒家伦理,没有必要假借为“忠”。从地位上看,《五纪》的“中”居于统摄的、主宰的位置。从内涵上看,“中”与中正、公平、无私、宽裕相应,具有绝对的、神圣的特点。从行为上看,“中”就是所要实现的目标,一种最佳的行动方式。《五纪》的“中”,有助于重新审视《逸周书》、《论语》、《管子》、《中庸》、《鹖冠子》等传世文献,清华简《保训》、《殷高宗问于三寿》、《心是谓中》、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郭店简《忠信之道》等出土文献。通过“中”可以将“忠”、“信”、“诚”、“和”、“一”等概念串联为一个概念簇。

演讲者曹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原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首席专家。主要利用出土文献研究先秦秦汉哲学、道家哲学、诸子学,已经发表论文近180篇,译文40余篇,著作、编著、译著20余部。


第五讲 宋朝以文驭武的治军理路及其影响

内容简介:历史上,长期存在将帅拥兵自重乃至反噬朝廷的积弊,宋朝充分汲取这些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加以解决。其中实行的以文驭武规则,不仅是制度上的创新之举,也对宋代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演讲者陈峰,西北大学宋辽金史研究院院长暨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宋史研究,出版有《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研究》《宋代军政研究》《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漕运与古代社会》等著作,发表论文80余篇。


第六讲 《传习录》的思想史诠释

内容简介:当今学界大都从哲学角度对《传习录》进行诠释,发挥其中的微言大义,并与时代相结合而突显其当代价值。与此不同,《传习录》的思想史诠释体现哲学与史学二视角相结合,主要是把此书置于明清思想史视域中加以考察,侧重讨论王阳明论学诸友及弟子后学著述中有关《传习录》的评论与注释,挖掘其相关注释和评论,构建起《传习录》的思想史诠释,对于深入了解《传习录》乃至还原阳明学的本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演讲者汪学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出版《钱穆学术思想评传》、《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清初易学》、《清代思想史论》、《清代中期易学》、《中国儒学史·清代卷》、《明代遗民思想研究》、《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阳明思想原论》、《钱穆评传》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第七讲 民间档案的信息生态

——以永泰契约文书为例

内容简介:自明清以来,对大多数农村人来说,最关键的文件不是衙门内的政府档案,而是他们自己保留的私人档案,如土地契约、诉状等。依据福建省永泰县的现存历史文献,我们可以深入分析民间档案的结构与运作方式,探讨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方向。

演讲者: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哈佛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教授,原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


第八讲“一海一庙”:东南亚华人的新兴庙宇网络

内容简介:东南亚华人的庙宇网络历史悠久,而又不断更新。地处砂劳越诗巫的大伯公庙,近年来组织新的庙宇联盟,号称“一海一庙”。这种新兴庙宇网络的结构及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演讲者:丁荷生(Kenneth Dean),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莱佛士人文学科名誉教授、亚洲研究中心宗教与全球化研究组主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终身教授。


第九讲 游戏的文明史意义:以俞樾《曲园三耍》为例

内容简介:随着电脑游戏在全球的发展,如今游戏学(ludology)成为独立的学科。晚清名儒俞樾曾经创造了拼盘游戏、大牌游戏和骨牌游戏,把游戏规则刻在他《春在堂全书》的末卷。一代名宿为何撰写消遣著作?通过解读《曲园三耍》中的《胜游图》和《西湖胜游图》,通过对中外同类游戏的比较,以及与俞樾其他作品的比较,能够了解俞樾的世界观、概率概念及其对通俗文化的兴致。十九世纪末,全球流行以进步、旅游和偶然性为因素的拼盘游戏,俞樾在此大趋势中具有独特的贡献。

演讲者:韩瑞亚(Rania Huntington),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孙分校亚洲语言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博士,曾经在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进修。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出版有Alien Kind: Foxes and Late Imperial Chinese Narrative; Ink and Tears: Writing, Memory, and Mourning in the Yu Family等著作。


第十讲 庚申之变: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研究

内容摘要: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终曲。近年翻译出版《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披露的英、法文献材料,深度地展现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从洗劫到焚烧的实施、占领安定门后对北京城墙的观测和预案、清朝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现场的内情。透露了过去诸多不为人知的重要细节,如英法联军之间的分歧,《北京条约》签约前清朝赔偿的50万两银子,法、俄传教士与联军的密切配合。重审这些历史文献,有必要对清廷防御策略的失误所造成的惨败结局、气候与战争的关系等问题,做出切实的省思。

演讲者: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出版有《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严复评传》、《科学与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寻胡适的精神世界》、《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傅斯年一生志业研究》、《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等专著,主编有《胡适文集》(12册)、《傅斯年文集》(7卷)、《丁文江文集》(7卷)、《新文化运动》(7册)等学术文集。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说明:

(1)根据疫情和其他情况,演讲可能在现场,也可能在线上进行。

(2)具体演讲顺序和时间、地点,根据演讲者方便,将提前通知,敬请关注。


发起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