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下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之邀,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以“明清时代江南地域文化及其影响力”为题,在历史学院103教室做了一场线下讲座。本次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75期,亦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19期。讲座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杨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陈锋教授、杨国安教授、徐斌教授以及校内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范金民教授是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日本京都大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客座教授,曾在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做访问研究,他还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的首席专家,主持国家“清史”工程中《传记·循吏·孝义·忠烈》部分的撰写。出版有《衣被天下:明清江南丝绸史研究》《明清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国计民生——明清社会经济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与江南地域文化》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150多篇。在明清史研究领域,尤其江南地区经济社会史研究方面,范教授造诣深厚,是极具权威的学者之一。
此次讲座中,范金民教授将明清时代江南地域文化及其影响力总结为十五个字:“赋税甲天下,科第冠海内,时尚领潮流。”其讲座便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
其一,“赋税甲天下”,江南是最为突出的赋税钱粮重地。作为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大计的主要来源之地,江南的漕粮支撑着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行。有明一代,江南七府是全国税粮最重之地,嘉靖时顾鼎臣说:“苏、松、常、镇、嘉、湖、杭七府,钱粮渊薮,供需甲于天下”,江南八府所缴纳漕粮占全国漕粮总数的42.5%,其赋税钱粮之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其二,“科第冠海内”,江南拥有最为辉煌的科举教育成就。明清两朝全国录取的进士中江南籍的占15.24%。范教授将1371年之后江南进士与全国科举人才的关系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1550-1796)是江南进士占比最高的阶段,达18.66%,说明江南科场最为兴盛。不仅如此,明清两代的三鼎甲中江南各府也占了大头,其中父子鼎甲、兄弟鼎甲、祖孙状元、同胞三及第等现象在江南也屡见不鲜,出现了许多世代科第大家。江南进士的文化成就卓著,在诗词、史学、绘画、文物鉴赏等方面均有突出造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杰出贡献者。虽然江南士大夫事功显赫,布列朝野,但范教授认为在清代盛世,这一群体缺少关心社会现实和力挽狂澜之人,他们是盛世的良臣而并非挽救衰世的能臣。
其三,“时尚引潮流”,明清江南文化引领时代和社会发展方向。范教授认为,明清江南文化引领时代和社会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苏巧甲天下”,明清江南地区能工巧匠辈出,工艺大师绵延不绝,“吴巧”在书画琴棋方面谓之“艺”,在医卜星相方面谓之“术”,梓匠轮舆谓之“技”,而“技至此乎,近乎道矣”。其次,名品精品驰誉海内外。在江南,大师创新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江南人创立品牌和驰名商标。“广东匠,苏州样”(乾隆初年纳兰常安语)是清代前期的普遍共识。范教授根据顾震涛《吴门表隐》考证,明清时期享誉天下的江南品牌达60种之多。第三,珍异集四方,明清时期的江南苏州是全国著名的都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异地的奇珍异宝,“舳舻衔尾”,“南濠之货物如山”。第四,制定标准,站在制高点,掌握话语权。明清江南人特别是苏人掌握了当时欣赏趣味的标准,即“文化之权”。天下皆以苏人之雅为雅,以苏人之俗为俗。
在论及明清江南文化的影响力时,范金民教授认为,江南风尚不仅在国内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并且辐射到了汉字圈的其他地区,如朝鲜半岛、琉球、日本等地,甚至远至西欧文明。日本人欣赏江南,学习苏杭语言,《清俗纪闻》曰:“一物之巧,寄赏吴舶;一事之奇,拟模清人。”朝鲜则时尚“杭货”,对江南苏杭胜景充满向往。在朝鲜人心目中,江南苏杭美景胜过北京城的圆明园、昆明湖。明后期江南的“崇古”风气与红火的古玩市场,影响远达西欧,中国商品在西方成了稀罕物的代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西方人眼中的苏州,仍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
范金民教授认为,江南文化影响力巨大,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消费,推动了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江南人特别是苏州士人,利用江南在经济、生产、文化和自然地理方面的优势,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不断推出新品新样,创造新奇,始终牢牢控制着文化话语权,制定着有利于己的江南标准,引领着海内外文化话语权。“苏意”“吴韵”成为新奇、新鲜、新潮、新样等时髦之物的代称。明后期至清中期的整整三百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人是按照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文化在定义着自己的生活质量。而这种潮流地位,也直接推动了江南的商品生产,开拓江南商品的广阔市场。苏州几大重要的商品生产,如丝绸、棉布及其加工业、印染业、书籍刻印、铜铁器加工乃至副食品生产等,始终保持独步海外的领先地位。
讲座后期,同学们在江南经济发展模式、科举制度、江南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视角、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统一等方面,提出不少问题。范教授与听讲的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他认为旧领域也可以做出新学问,鼓励同学们踏实学习,深入材料,多坐“历史学的冷板凳”,用新视角和新材料讨论新课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陈锋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高度评价范老师的学术贡献,呼吁同学们重视研究方法,开阔研究视野,要“沉下来,认真读,下苦功”。(通讯员:欧阳阿兰、焦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