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王中江教授讲座:早期道家“道术”的转化

2023年4月26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大学王中江教授以《早期道家“道术”的转化:从老子义到黄老义》为题作了一场线上讲座。此次讲座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6期,也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86期,我中心杨华教授出席并主持,国内外160余位师生在线上和线下会场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王中江教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并兼任北京大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州大学哲学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老子学研究会会长、张岱年研究会会长等学术职务。王教授致力于东周儒家和道家哲学、出土文献和近现代哲学研究,已在国内外出版《理性与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及其哲学》《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出土文献与道家新知》《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等20多种著作,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是享誉海国际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思想史名家。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早期道家“道术”的转化,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王中江教授表示黄老学是先秦道家谱系的接续,是战国以来老子学说与先秦其他学说融合发展出的学术形态,探讨早期道家统治术从老子“道政”到黄老学“法治”的转变过程,对于呈现道家学说的演变历程尤为重要。



其一,从老子的“道生之”到黄老学的“道生法”的变化。在老子的学说中,“道”是宇宙的起源,是最高的形而上学的实在。黄老学继承了老子的“道”,并将“道”与“法”相结合。在黄老学中,“道”是根本法和普遍法,而它表现在各种具体事物上,就成了具体事物的“理”,也就是“法”,道和法的关系是整体之道与局部之理的关系,即“道生法”。王教授认为这是黄老学对老子道家理论的一个重要改变,这种改变为人类从道法或自然法过渡到人间成文法创立了理论基础。

其二,从老子“无为”和“柔弱”的“道政”到黄老学的客观化、非人格的制度治理。老子学的政治原理是“无为”、“柔弱”,不强调法律,而强调“道”的美德治理,对于统治者来说“道”的治理就是“执道”。而黄老学则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学无为而治的政治原理,讲求“守道”“执道”,但同时又因为重视“法”,提出了“法”的治理,把道德治理与法的治理变成一个统一体,使其学说具有可操作的工具理性。“法”的治理是客观化的治理,法律保持了社会的高度稳定,且反对集权专制,由此,我们可以将黄老学称为为中国的制度主义学派。

其三,从老子的“反智用道”到黄老学的“弃智用法”。余英时先生曾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书中提出道家具有“反智主义”,而王教授补充道,自老子、庄子再到黄老学都存在“反智”的行为,虽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都是对“智”有一种警惕性和批判性。老子对“智”所产生的作用及运用的地方有所疑虑,反对“智”带来的消极性和“小治理”,主张大治理或道德治理,即“反智用道”。而黄老学的“反智”认为,君主的智力相当有限,社会情况复杂多变,所以不要用自己的个人“智慧”来代替法律,黄老学派主张的“弃智用法”要旨在此。

其四,从老子以道的无名为中心的“无名主义”到黄老学转变为“循名”和“正名”。 “名”代表所有的规范制度,老子的“无名主义”强调管理者的个人才智,并用其代替制度治理。黄老学的“名论”受到名家影响,强调制度管理,并以此建立官僚制度,通过官员的层级划分达到治理效率的最大化,这是黄老学相对于老子的一个重要转变。

其五,从老子的赤子之心到黄老学的趋利避害的人情论。人为何要过一种公共的生活?为何能接受治理?老子对此的解释是“道”创造了万物,万物也因此获得了本质特性即“德”,万物不同类亦不同德。人的本性即“赤子之心”,是希望实现自化。黄老学则将人的本性解释为人情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人情;慎子将其解释成“自为”的概念,即对自己利益的维护。黄老学的“因循论”既是“因情”,同时又是“因能”,即充分遵循个人的性情和能力,让其自由选择和发展,并通过规范和制度来限制它,使社会的财富和创造力最大化。

其六,从老子的“小国寡民”到黄老学的强大国家和天下期望。老子的国家设想为“小国寡民”,除此之外也有“大国”概念,《老子》中“大国者下流”的记载,反映了其反对强权主义的天下观。黄老学则追求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富和人口的繁荣,认为国家应以力量为中心。受黄老学和法家的影响,战国后期一些强大的国家都是依靠改革和法来实现地位的攀升。黄老学相信有一种可期的、可欲的治理得最好的秩序和生活,即“全大体者”、“至安之世”、“治之至”的理想状态,《荀子·强国》中的例子也证明其并不是乌托邦的设想。

王教授总结道,从老子之学向黄老之学的转变过程与当时的时代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因此其治理方法行而有效。这也为汉初为何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提供了合理解释。



讲座最后,王教授就庄子传承老子学说的谱系脉络、《黄帝四经》中的“道”是否能看成支持君主性的绝对存在、汉代初年发生转变的原因等问题,与参加讲座的师生们进行了热烈讨论。主持人杨华教授十分肯定王教授此项的丰富内容和诠释价值,认为他对从老子到黄老思想的革命性转变,进行了细致梳理,对秦汉政治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他还对王教授利用出土文献阐释黄老思想的学术创新给予高度赞扬。(通讯员:欧阳阿兰、焦芹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