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回望|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大事记




编者按:回望2023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先后举办了多场具有较高水准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工作坊。现将2023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要活动汇编如下,以飨读者。




 一月



我中心创始人、著名历史学家、武大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于1月12日去世。冯先生的去世,既是中国文化史学科和历史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中心的重大损失。全国各单位和各地同道、师友、生徒无不扼腕痛惜,发来大量唁电、挽联、诗文,以寄哀思。

相关链接:

冯天瑜教授讣告



冯天瑜教授著《封建》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封建”词义的历史考察入手,进而在概念史的论析上展开,即由词义史之“考”,导入思想文化史之“论”。新名“封建”的范解已经约定俗成,本书试图从学理层面,通过对“封建”从旧名向新名转变过程的辨识,为中国古史叙事提供一个厘清概念的思路。


相关链接:

冯天瑜教授著《封建》出版



 二月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74期


2月24日下午,应武汉大学文青学社、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之邀,澳门大学林少阳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周阅教授分别以《十六世纪末的欧洲:考察中国现代性的一个视点》《中国现代美术制度确立过程中的日本因素》为题,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报告厅进行了学术报告。

此次学术报告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74期,也是文青学术报告会2023年第1期。


图片


相关链接:

林少阳教授、周阅教授在中心展开学术报告与交流




近日,《庄子通义》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蒋丽梅教授编校,全书共39.2万字。该书列入《阳明学要籍选刊》,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张昭炜教授主编。


相关链接:

《庄子通义》(阳明学要籍选刊)简介

图片




 三月



中心姚彬彬副教授專著《近現代中國佛學考論》(上下卷)近期於中國臺灣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梓行,全書約四十萬字,系作者近20年來在有關研究領域成果之結集,並全面進行增補修訂。


图片


相关链接:

姚彬彬著《近现代中国佛学考论》(上下卷)于台湾地区出版

图片



“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19期


3月9日下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之邀,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以“明清时代江南地域文化及其影响力”为题,在历史学院103教室做了一场线下讲座。本次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75期,亦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19期。

范金民教授将明清时代江南地域文化及其影响力总结为十五个字:“赋税甲天下,科第冠海内,时尚领潮流。”其讲座便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


图片


相关链接:

范金民教授讲座:明清时代江南地域文化及其影响力

图片



“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4期


3月15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之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曹峰教授以《清华简《五纪》的“中”观念》为题做了一场线上讲座。本次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78期,亦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4期。

讲座中,曹峰教授介绍了清华简《五纪》的基本情况,包括竹简的长度、数量、分篇等信息。他指出,《五纪》中大量出现“中”字,主要三种意涵:其一,代表最高理念的“中”;其二,作为具体德目的“中”;其三,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的“中”。


图片


相关链接:

曹峰教授讲座:清华简《五纪》的“中”观念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76期


3月17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青学社之邀,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副院长李恭忠教授以《何谓“社会”:近代中西知识交汇与概念生成》为题,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报告厅进行了学术报告。

李恭忠教授对“社会”这一概念的先行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社会”概念的中西渊源、东西交汇、中外调和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在与谈人发言环节,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夏晶副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谢远笋老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姜海龙老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洪均副教授纷纷就报告内容各抒己见。最后,聂长顺教授对本场报告进行了总结评议。


图片


相关链接:

南京大学李恭忠教授莅临中心做学术报告与交流

图片



3月18日,第11届宫本赏颁奖仪式在日本教育会馆(日本·东京)举行,中心2020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愉佩在聂长顺老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夏晶老师(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日文系)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近代日中における「常識」論に対する一考察』(《近代中日“常识”论的历史考察》)获得第11届宫本赏论文大赛研究生组“最優秀賞”(即一等奖)。


图片


相关链接:

中心研究生张愉佩获日本第11届宫本赏论文大赛研究生组唯一最高奖并出席颁奖仪式

图片



3月25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学术话语的生成、演变”工作坊暨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会议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杨华主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陶军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图片


相关链接:

中心举办“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学术话语的生成、演变”工作坊暨教育部重大基地项目、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启动会

图片



张昭炜、程海霞《明代哲学的源与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明代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从源而言,可追溯至宋元理学,乃至先秦儒学;从主体而言,主要包括明代朱子学、明代阳明学、明代甘泉学等主要流派;从流而言,包括明清之际、清代儒学、近现代儒学等。  围绕上述内容,书中收入陈来、景海峰、杨立华等中国哲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的新近相关论文28篇,可以说是国内中坚学者的明代哲学研究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将明代哲学研究推进到更高一层的水平线。


图片


相关链接:

《明代哲学的源与流》(北京大学出版社,张昭炜、程海霞编)

图片


 四月



《文明思辨录》冯天瑜先生生前手定的最后一部学术文集作品,由弟子姚彬彬协助整理辑录成书,近期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世纪80年代以降,冯天瑜先生于文化史研究领域开启风气,贡献殊伟,曾撰著文化通史、文化断代史多种,影响深远。多年来,作者覃思研精,笔耕不辍,于文化史研究理论问题、方法学问题以及众多前沿问题多有深入研讨,长篇短论,均有独到创见,并期以解答“何谓文明”这一重要理论问题。本书将作者有关论作进行系统分类结集,并首次收入近年新作 20 余篇,勒为关键词、盛世危言、文化生态、制度考辨、学人剪影、学思回眸六部分,其中多篇为冯先生在“庚子大疫”期间对当下文明与生态问题的忧思和探讨。


图片


相关链接:

冯天瑜先生遗著《文明思辨录》出版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81期


4月1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之邀,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和余新忠教授以《社会文化史的理论方法》为题,在历史学院举办了线下座谈会。

关于如何理解社会文化史,常教授提出了多种思路。其一,常教授指出社会文化史存在“社会”“文化”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相互交叉关系。其二,社会有修饰文化的涵义,两者并非平行的关系,而是有主次的,社会文化史侧重于文化。

余新忠教授阐释了新文化史的西方背景和学理源头,认为其更多地强调文化的建构性、能动性,是对过往历史研究中“人”的缺失的反动。


图片


相关链接:

常建华、余新忠教授: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

图片



“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5期


4月11日晚,应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之邀,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丁荷生(Keneth Dean)教授以《一海一庙:新加坡及东南亚庙宇与社团网络的历史转型》为题,举行了一场线上讲座。

丁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即“一海一庙”的庙宇网络、数字人文与东南亚社会、新加坡庙宇网络与文化混杂。在讲座后期,丁荷生教授就华人宗教的“弥散型”或“制度性”倾向、浙江人对东南亚宗教的影响、新媒体和现代科技对于重构跨区域网络的影响等问题,与线上的同学展开了答疑互动。


图片


相关链接:

丁荷生教授讲座:“一海一庙:新加坡及东南亚庙宇与社团网络的历史转型”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85期


4月14日下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之邀,北京大学刘永华教授以《清中后期的图甲再编与社会重组——婺源十六都的例证》为题,在历史学院103会议室开展了线下讲座。

刘永华教授此次讲座的内容以刘志伟、郑振满等教授的问题意识为出发点,通过对徽州婺源地区十六都四图的个案解读,讨论明清时期乡里组织与乡族组织的发展动向及其相互关系,呼吁学术界更加关注图甲变动与地域社会的关系。


图片


相关链接:

刘永华教授讲座:清中后期徽州的图甲再编与社会重组

图片



“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6期


4月26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大学王中江教授以《早期道家“道术”的转化:从老子义到黄老义》为题作了一场线上讲座。此次讲座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6期,也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86期,我中心杨华教授出席并主持,国内外160余位师生在线上和线下会场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早期道家“道术”的转化,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王中江教授表示黄老学是先秦道家谱系的接续,是战国以来老子学说与先秦其他学说融合发展出的学术形态,探讨早期道家统治术从老子“道政”到黄老学“法治”的转变过程,对于呈现道家学说的演变历程尤为重要。


图片


相关链接:

王中江教授讲座:早期道家“道术”的转化

图片


 五月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88期


5月6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之邀,南京大学李里峰教授以《虚实之间:政治史与政治概念史》为题,在中心会议室开展了线下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学院王萌教授主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潘光哲研究员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聂长顺教授以及校内外诸多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图片


相关链接:

南京大学李里峰教授莅临中心作学术报告与交流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87期


5月5日下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之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潘光哲研究员以《点亮历史的知识之光:生产史学知识的一些反思》为题,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报告厅进行了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聂长顺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彭敦文教授和王萌教授以及中心副主任熊晓煜老师共同出席。

在报告中,潘老师基于自身的研究经历分享历史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他认为得益于众多优质的数据库,历史学的知识生产脱离了收集书目卡片的“手工作坊”时代,但如何避免陷入材料的“同质化”、去脉络化就显得更为重要。


图片


相关链接:

“中央研究院”潘光哲研究员莅临中心作学术报告与交流

图片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2022-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冯天瑜教授所著《中国文化生成史》(法文版)、《三十个关键词的文化史》(英文版)、《中华元典精神》(英文版)成功入选,此前《中国文化生成史》(英文版)亦获批重点项目。

另,《中华文化生态论纲》(英文版)、《中国文化元典十讲》(德文版)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中国思想家论智力》两度译为西班牙语版对外发行,多篇学术论文日译、英译发表于知名刊物,十余种著作在港台地区出版发行。


相关链接:

冯天瑜教授三部著作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图片



5月12-14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赓续·变革——清代学术与思想”研讨会,在武汉市丰颐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共有52名国内高校和重要学术期刊、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参与,共收到论文或提纲48篇。讨论议题涉及文、史、哲多领域,兼综义理、考据、辞章,可谓近年来清代学术与思想领域规模较大、论域较广的一次学术盛会。


图片


相关链接

“赓续·变革——清代学术与思想”研讨会顺利召开

图片



5月16日,由“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名家讲坛”系列启动仪式暨首场讲座于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顺利召开。

本场讲座邀请到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担任主讲人,韩震教授以“术语的力量”为主题,深入地解析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发展源流、革新过程及价值意义,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鞭辟入里又生动有趣的精彩讲座。


图片


相关链接: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名家讲坛”系列启动仪式暨首场讲座顺利举行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89期


5月19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之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虞和平研究员以《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多元探索与主体转换》为题,在历史学院315会议室开展了线下讲座。

虞和平先生此次讲座主要讨论中国早期现代化具有一定实际影响的“道路”探索和实践主体的转换。他首先从“早期现代化”和“道路”这两个概念入手,向师生们阐述近代中国人争取实现早期现代化的途径和方针,展现了近代中国人争取国家富强和独立的奋斗过程。


图片


相关链接:

虞和平研究员讲座: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多元探索与主体转换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0期


5月20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0期成功举行,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康健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徽州民间文献与明清史研究”的讲座。

讲座中,康健老师从“何为民间文献”、“徽州民间文献与明清制度史研究”、“徽州民间文献与明清经济史研究”、“徽州民间文献与村落社会史研究”、“徽州民间文献与其他专题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图片


相关链接:

康健老师讲座:徽州民间文献与明清史研究

图片



5月,《唐枢集》(阳明学要籍选刊)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编校者为湖北大学黄首禄、姚才刚,全书共计58.4万字。该书列入《阳明学要籍选刊》,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张昭炜主编。


图片


相关链接:

阳明学要籍选刊《唐枢集》出版

图片



5月22-23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十四五”重大项目“近三百年中国契约制度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二楼会议室顺利举行。项目负责人张建民教授汇报项目设计,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武汉大学杨华教授、徐斌教授、洪均副教授等评审专家出席项目论证会。会议首先对项目设计进行评审,随后课题组成员与评审专家、旁听师生一起现场研读了部分契约。

杨华教授介绍了本中心“十四五”规划的整体设计,以及在“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总研究方向之下的各个重大项目的规划情况和进展现状。

课题负责人张建民教授介绍了该项目的学术价值、框架设计和进展情况。


图片


相关链接: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近三百年中国契约制度研究” 开题论证会成功举办

图片


 六月



“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7期


6月7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之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韩瑞亚《游戏的文明史意义——以俞樾<曲园三耍>为例》为题,在历史学院106教研室开展了线下讲座。本次讲座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的第27期、“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1期,由我中心杨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校师生共30多人参与了讲座。

韩瑞亚教授此次讲座主要以笑、玩为对象,研究游戏的文明史意义。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其一,游戏学及游戏的创造背景。其二,俞樾《曲园三耍》中的游戏。其三,游戏的意义。其四,与中外同类游戏及俞樾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


图片


相关链接:

韩瑞亚教授讲座:游戏的文明史意义——以俞樾 《曲园三耍》为例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2期


6月7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珞迦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2期讲座,来自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的邓红教授作了题为“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系列著作’与日本——以《阳明学派》为中心”的学术演讲。主讲人邓红教授凭借他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广泛的学术视野,将中国哲学史与日本学术思想相结合,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和学术交流的盛宴。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欧阳祯人教授主持。


图片


相关链接:

邓红教授讲座:“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系列著作’与日本 ——以《阳明学派》为中心”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3期


6月15日晚,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主办的“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3期成功举行,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的和文凯教授以“公共利益与国家权力正当性:早期现代英国、日本及中国”为题,在历史学院101教研室开展线下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杨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陈锋教授、徐斌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彭凯翔教授、刁莉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洪均副教授;湖北省社科院陈新立研究员参与会谈;来自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社科院等校内外单位百余名师生到场听讲。


图片


相关链接:

和文凯教授讲座:公共利益与国家权力正当性:早期现代英国、日本及中国

图片



6月15日下午,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传统中国的民本理论与实践”开题论证会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二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本场开题论证会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刘丰研究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宋立林教授、海南大学文学院李彩霞教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桂莉副编审为评审专家,评审专家线上线下共同参与开题论证会。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将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相结合,从中国古代民本理论(治道)、治理技术(治术)与良吏事迹(治绩)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其政治文明及文化史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建构传统中国民本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体系。


图片


相关链接: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传统中国的民本理论与实践” 开题论证会成功举办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4-195期


6月19日—20日,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文青学社之邀,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贾晋华教授分别以《古典禅研究的争论和突破:文献、历史和宗旨》《如何研究性别与宗教的关系:以唐代女道士为例》为题,分享了她二十多年在中国古代宗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

讲座开始之前,举行了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聘任仪式。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陶军副院长宣读“关于武汉大学第四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聘任文件”并发表简短讲话,向在座师生介绍了武汉大学驻院研究员制度实行的基本情况,并向贾晋华教授颁发了聘任证书。


图片


相关链接:

驻院研究员、国际知名学者贾晋华教授连场开讲古典禅研究和性别与宗教的关系

图片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名誉主任郭齐勇先生在海南出版社出版了《国学三书》,分别是《国音与国韵》《国士与国风》《国学与国魂》。

《国学三书》,收集了郭齐勇先生30年来的所思所感。这些文章不成于一时一地,也非就某一具体主题而发,而是全面反映了一位一位身处教学前线数十载的教育工作者,一位深入社会各阶层积极讲学的儒学传播者30来的桑田沧海,是对一个时代的见证。


图片


相关链接:

郭齐勇教授《国学三书》出版

图片



6月30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朱智通所作书评:Review of On the Philosophy of Confucian Gongfu发表于A&HCI期刊:《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2023),其他两位作者是其导师张昭炜教授与美国Middle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的George L. Israel教授。


图片
图片


相关链接:

我中心研究生朱智通在A&HCI期刊发表书评论文

图片



《人文论丛》2022年第2辑(总第38卷)出版


图片


相关链接:

《人文论丛》2022年第2辑(总第38卷)出版

图片



6月,我中心15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5人获博士学位,10人获硕士学位。


2023年,中心招收研究生16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1人。


图片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在研共7项。

序号

主持人

项目名称

1

慕洲

岛田虔次的阳明学研究

2

李轶男

明遗民小品文研究

3

何威亚

国民大革命时期汉口报刊政论研究——以《汉口中西报》为中心

4

单珂瑶

从《心学宗续编》看方氏家学传承

5

高慧霞

中国古代文学形式批评的当代建构

6

刘闫伟

嘉靖、万历间私修史书传记研究

7

李冰楠

从“美术”到“艺术”——Art概念在近代中国的传入及受容史


图片


 七月



7月1日,由武汉大学陈锋教授召集的“明清时期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工作坊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成功举行。工作坊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财政转型与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研究”课题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主办。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光明日报》、《史学月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图片


相关链接:

“明清时期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工作坊成功举办

图片



陈锋教授编著的《清代盐务与财政》由中西书局出版,并入选2023年第7期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陈锋教授现任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心学术集刊《人文论丛》主编。

本书是陈锋教授关于清代盐务与财政研究的成果结集。同时也是用友基金会“商的长城”重点项目“清代盐业、盐商、盐税资料整理与数据统计”的阶段成果。


图片


相关链接:

陈锋教授编著《清代盐务与财政》出版

图片



6月30日至7月3日,受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沂和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宋立林邀请,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欧阳祯人教授率领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团队五位博士研究生参加由尼山圣源书院主办的“2023尼山新儒学论坛暨尼山会讲”活动。

在博士生论坛阶段,来自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分别在各组进行了论文宣读。

本次活动是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育人创新项目“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工作坊”的阶段性成果。


图片


相关链接:

欧阳祯人教授率阳明学研究团队博士生到山东曲阜参加学术活动

图片



珞珈讲坛第384讲


7月6日,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跨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颜海平教授做客珞珈讲坛第384讲,带来题为《互为的转写:生成的现代性》学术报告。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为颜海平教授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主持。

颜教授通过选取和分析自1890年代以降的部分中外文学和理论文本,勾勒出了一群“跨界书写”(transboundary writing)的著作者群像;通过关注把握其中的特殊脉动、形式特征及其现代的跨文化性,向大家揭示了何为“互为的转写”(mutual trans-writings)。


图片


相关链接:

【珞珈讲坛】颜海平教授就跨语种文本中的现代性书写展开讨论

图片



7月10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召开专题座谈会,讨论中心的未来发展。中心名誉主任郭齐勇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锋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德斌教授,中心兼职教授张建民、李维武、傅才武、孙劲松、杨国安、薛梦潇、鲁小俊,以及中心专职教师余来明、储昭华、熊晓煜、胡治洪、欧阳祯人、聂长顺、张昭炜、洪均、姚彬彬、王林伟、范云飞、朱明数等老师出席会议。


图片


相关链接: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召开专兼职人员座谈会

图片



冯天瑜先生于生前结集的《文化困知录》近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遵循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之理路,考究文化史学基本论题,如中国文化之生成机制、发展脉络及走势、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以“文化生态”说为基旨,以中西文化互动为视野,探析中华文化源流,考究中华元典智慧,提供领略中华文化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指引。


图片


相关链接:

冯天瑜先生遗著《文化困知录》出版问世

图片



近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熊十力研究专家郭齐勇先生推出新作《熊十力文化随笔》,该书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新儒学代表人物熊十力先生的论著选粹,共分为神游玄圃、衡论人文、独立学思、学以成人四编,对熊十力体大思精之哲思、真诚恻怛之情怀、针石珠玉之文辞、独立天壤之人格进行了多角度的呈现,内容全面又突出重点,凸显了中华人文精神,引发读者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


图片


相关链接:

书讯 | 郭齐勇编《熊十力文化随笔》出版

图片


 八月



冯天瑜先生于生前编定的《跬步千里——冯天瑜述学》一书近期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系对平生讲述学思历程之文的系统结集。


图片


相关链接:

《跬步千里——冯天瑜述学》出版发行

图片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郭齐勇教授感怀恩师之作《萧萐父与早期启蒙说: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图片


相关链接:

郭齐勇:纪念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萧萐父诞辰100周年

图片



余来明教授新著《从南京到北京:明代前期的政治、历史和文学想象》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出的“社科好书 · 联合书单(第七期)”。


图片


相关链接:

新书 | 《从南京到北京:明代前期的政治、历史和文学想象》

社科好书 · 联合书单(第七期)

图片



8月16-18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青学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多维视域中的明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余位学者与会。

本次会议分七场发言、评议,采取了书面评议和双评议人制度。陈文新教授(武汉大学)、左东岭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廖可斌教授(北京大学)、陈广宏教授(复旦大学)分别致辞,鼓励青年学者畅所欲言,积极交流,砥砺学术,创造争鸣的新风气。


图片


相关链接:

第七届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多维视域中的明代文学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图片


 九月



近日,从南京大学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获悉,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办法》,我中心主办的《人文论丛》再次入选为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自2012年以来,在每二年公布一次的CSSCI集刊目录中,本刊均获入选。


图片


相关链接:

《人文论丛》入选CSSCI收录集刊(2023-2024)

图片



9月15日至17日,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00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15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出席开幕式。

会议设置了“文明与制度”“甲骨文与金文”“区域文明与历史地理”“思想与文献”四个分会场。与会代表根据新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材料,对中国上古文明的整体模式和具体细节做了深入探讨。


图片


相关链接:

专家学者共议“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图片


 十月



郭齐勇教授学术自传《返本开新》由岳麓书社出版。郭齐勇教授在书中自述一生经历、学思历程和师友交往故事,比较全面地介绍其研究中国文化及其哲学的经历,以及在前贤的基础上,普及并创造性转化儒家传统,倡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重建“六伦”“八德”等新价值体系。


图片


相关链接:

岳麓书社 · 吾道文丛 || 郭齐勇教授学术自传《返本开新》出版

图片



余来明著、秦丹翻译的《发现中国文学》(The Discovery of Chinese Literature)一书,由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老牌出版社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该书系“中华思想文化核心概念丛书”(Key Concept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之一种,得到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外译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图片


相关链接:

余来明著、秦丹译The Discovery of Chinese Literature出版

图片



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7期


10月14日晚,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97期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成功举办。论坛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历史学院主办。主题为“海外史学期刊的现状与发表程序”,来自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助理教授卢佳男,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宏达,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蔡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相关史学期刊的现状、史学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杨国安参加论坛并做总结。


图片


相关链接:

学人共谈“海外史学期刊的现状与发表程序”

图片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名单,我中心范云飞申报的项目“中古礼议与政务运作研究”(批准号:23YJC770006)、朱明数申报的项目“清代经学文本诠释方法研究”(批准号:23YJC751049)获准立项。



 十一月



11月10日至11日,第七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埃克塞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余所中外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共同面对:历史回望和未来图景”的主题展开对话交流。本届论坛由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主办,武汉大学承办,是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人文社科领域的高层次国际学术活动。

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和清华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合作举办,并得到武汉市人才工作局、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部等共同具体承办。


图片


相关链接:

共同面对:历史回望和未来图景 第七届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

图片



“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8期


11月27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之邀,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讲座教授宋怡明(Michael A.Szonyi)《民间档案的信息生态——以永泰契约文书为例》为题,在历史学院101会议室开展了线下讲座。本次讲座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的第28讲,也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201期,由我中心杨华教授主持,校内外80多位师生到场聆听并参与讨论。

宋怡明(Michael A.Szonyi)教授此次讲座主要讨论明清以来民间档案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及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关系。讲座从四个方面展开:其一,永泰文献的主要特点;其二,永泰信息生态的历史;其三,其他学者的研究方法;其四,民间档案与国家档案的对比。


图片


相关链接:

宋怡明教授讲座:民间档案的信息生态——以永泰契约文书为例



11月25—26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一届“珞珈礼学研习营”。活动邀请到在礼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四位海内名家,分别是河南师范大学的吕友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方向东教授、浙江大学的贾海生教授,以及武汉大学的杨华教授。四位教授就各自擅长的领域开坛布讲,集中讲授研究方法和学术新见,为后进学人指示门径,启发新知。

本次研习营从五十多名报名者中,选拔招募了25位学员。学员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先秦礼学文献研究、秦汉以降的礼文本与礼制史研究、礼的社会史研究、礼的哲学与思想史研究等不同领域。研习营师生们济济一堂,热情高涨,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讲授研习、切磋交流。


undefined


相关链接:

武汉大学第一届“珞珈礼学研习营”成功举办


 十二月



近日,中心陈文新教授、余来明教授共同主编的“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由崇文书局出版。该丛刊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十四五”国家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等项目成果。


undefined


相关链接:

陈文新、余来明主编“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出版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出版



据《中华读书报·书刊周报》报道,在2023年12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中,郭齐勇教授的学术自传《返本开新》入选。


undefined


相关链接:

郭齐勇教授新著《返本开新》荣登《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我中心兼职教授、简帛研究中心教授刘国胜担任首席专家的“武汉大学简牍学研究团队” 申报的学术团队项目“中国古代丧葬简牍文献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批准号:23VJXT008)获准立项。

该课题将围绕出土丧葬简牍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与研究。对纳入研究的古代丧葬简牍文献开展简序复原、文字考释、集释校注及图像集成等文本整理工作。


相关链接:

我中心刘国胜教授申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



近日,由冯天瑜著、邵亚楠翻译的《概念的文化史——以“封建”与“经济”为例》(The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ncepts Fengjian[Feudalism] and Jingji[Economy])一书,由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老牌出版社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该书系“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Key Concepts in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之一种,得到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undefined


相关链接:

冯天瑜《概念的文化史——以“封建”和“经济”为例》英文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