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博士生到荆门研学

为了推动陆王心学的研究与传播,培养后继人才,壮大中国心学研究的队伍,经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欧阳祯人邀请,湖北省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具体安排各种行程,上海交通大学张凯、朱舸两位博士生于五月中旬到湖北省荆门陆九渊研究会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研学。

研学期间,两位博士考察陆九渊纪念馆、陆夫子祠、讲经台等象山遗迹和纪念设施;游览象山文化广场与象山风景区;参观荆门博物馆;在陆研会会馆,与荆门市陆研会学者交流。在“公积金青年干部研习班”开班暨第一期专题交流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张凯博士通过对陆九渊心学和董仲舒经学的比较,充分肯定陆九渊“心学”的丰富内涵。朱舸博士联系利玛窦的传教路线与王学的传播路线在空间轨迹上的重合引出陆九渊古今中外都可出圣人的观点,从而肯定了陆象山思想的开放与包容性,继而联系荆门本土风貌谈了对陆象山的认知。研学结束时,二人分别撰写了研学体会。现将两位博士研学期间写作的两篇文章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心即理:游于荆门见象山之风骨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 张凯

陆象山之学,其文虽要,其理却奥。在宋朝学林之中,如清风之抚山林,如皎月之独照,独特而具情理。但是,理解陆学,却并非易事,所以还是需要在基本处用功,才能悟得些许真义。

首先,要将陆学置于历史情境中去认识其学说的地位和影响。陆九渊为人成熟,为学亦早,从5岁时即随三兄子昭在家塾读书,且不爱戏弄。7、8岁时就“常得乡誉,只是庄敬自持,心不爱戏。”志向专一,甘于寂静,用功于《论语》《孟子》,不断进步。于五经,其又用力甚多。早年习《礼记》《周礼》,30岁用《易经》,44岁专讲《春秋》,无不反映了其博学鸿儒之姿。而在宋代,程朱之学兴盛,“鹅湖之会”上,陆九渊以诗为对,其言“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直接与当时学术巨儒朱熹对话,引起广泛的关注。晚年又与朱熹就“无极”“太极”问题发生争论。这些都足见其心学思想源于儒学经义,又开辟了有别传统儒学的一个新的面向,为后来的王阳明心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读懂陆九渊,不能仅仅在一本书上理解,还要不断地去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经典之作,去切实感悟经典的魅力。

张凯博士在学术交流中发言

其次,陆学虽易简,但终是根基于儒学,并吸收释、道等学说。而且于今日,未有古代小学功底者,易望文生义,故于文字理解上即有偏差。陆九渊在13岁时,就因“宇宙”二字彻底觉悟。“宇宙”,见刘安《淮南子·原道训》,“纮宇宙而章三光”,高诱《注》曰:“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四方上下是一种空间定义;往来古今则是一种时间定义。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构成了具象的世界。人在其间,便有了彼此之别。所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乍读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惊世骇俗,但实质上乃是陈述了一个主、客观之间关系的命题。就宋代理学体系下,使得人们求得真理的认识,从单纯依据所谓“天理”,变得可以为内求索,并且将“心知”作为可以成为真理的逻辑前提。这不仅在哲学意义上肯定了人之意识的认知可真性,也解决了程朱之学使人疲弊于格物致知的不确定性。这在宋代是划时代的意义,但是陆子之说毕竟还是其年幼时期提出的,“吾心”之论稍显不彻底有力。故后来,在孟子“四端”之说的基础上,又申发为“本心”,这又是一次突破本我的形上超越,是一种深刻的理性判断。

从吾心到本心,所改之一字,其实是完成了宋学道德理性的统一。“四端”之心,要强调的“人禽之辨”,是仁、义、礼、智的儒学精神。这时再看“吾心即是宇宙”,便指向了心即理。宋儒之学的理本身具备了天理和人伦的两个面向。所以从吾心到本心,就是要以去发现那个充满着道德自律和与真理统一,如如自来的心,是可以大作一个人的至善之心。所以本心具备三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可以思虑的能动之心,这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具体的心,或现代定义的大脑。其二,是具备仁义理智的道德意志的理性之心,这需要久久为功,日日涵养。其三,便是将心视为一种物质起源,它是本来具足的,不可名说的,与道合一的。无论是哪一种,在象山之学中既是需要单独思考其内涵的,也是要统而观其真义的。

最后,必须要感念陆九渊在荆门所作的工作。其晚年,受命来此兵家必争之地,严整边防军纪;改革税制、救渡灾荒;修缮郡学,兴办地方文教事业。这些种种,为荆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看出,这位大儒并非一位坐而论道的腐儒,也是一位怀着报国爱民之情的高洁之士。

荆门陆九渊研究会这些年不断地挖掘陆九渊文化,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号召力,这是让人感佩的。荆门的政府和人民也不断地主动推广、学习陆九渊文化,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成果。所以同怀圣人之心,勤勤自勉,陆九渊之期望,也是每个大写之人都会自觉去践行的至理。

2024年5月17日写于荆门陆九渊研究会

荆门游学心得体会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 朱舸

游学首日,荆门市陆研会汪书记向我们介绍了荆门市的历史沿革、地理区域(战略要地)以及地域文化。例如张自忠将军牺牲在荆门,荆门还是工业基地、粮食基地等。汪书记还介绍了荆门对学术界的贡献,我的导师余治平教授、郭齐勇教授以及邓红教授等来荆门开会的经历。重点介绍了陆九渊研究会及其四大任务:学术研究、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文化普及。荆门陆九渊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江西抚州、贵溪和荆门是三个研究活跃的地方。陆九渊知军荆门,当地百姓推崇之,受到朝廷的赏识。当地百姓给陆九渊建了祠,还建了“仰止亭”。此外,还介绍了我与张凯的研学活动安排。

5月10日,荆门市“公积金青年干部研习班”开班暨第一期专题交流活动在陆九渊研究会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我作了题为《两条路线的隔空交汇:利玛窦的传教与王学的初传——兼议对研究荆门地域文化的启示》的分享。在荆期间,我还参观了荆门市博物馆。荆门市博物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墓介绍,以及对郭店楚简的整理很细致入微,尤其是郭店楚简展厅设有现代化的声光电展示区域,把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展示的哲学思维与宇宙化生阐释的很到位。

朱舸博士在公积金青年干部研习班作读书分享

下面附我在荆门市住房公积金青年干部研习班的读书分享发言稿:

一、利玛窦的传教路线

1582年,西班牙籍的传教士桑彻斯到了澳门,宣称“我以为感化中国,只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借重武力。”于是他写了一篇《论征服中国》的文章回到西班牙,呈交给国王菲利普二世。对国王鼓吹武力传教,主张对中国发动战争,试图“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族置于自己的权力之下。”

1583年利玛窦进入广东肇庆前夕发了终身愿,表示愿以身殉教。且与桑彻斯绝交,认为信徒的虔诚信仰必须靠教士的殉教精神和善诱善导来培植。

1585年利玛窦在南昌、韶州等地建立住院(传播教义的地点)。江南贵胄瞿汝夔“浪迹南粤,寻求炼丹术,便追踪至韶州投师,旋即被利玛窦传授的欧洲测天度地技术迷住。”这位学生对政坛内情很熟悉,对利玛窦起了启蒙作用,促使利玛窦开始感觉在华传教首先要取得士大夫认同。于是,脱却僧装,改传儒服,缓谈“归化”,多讲实学,把著书立说置于口头宣讲之上。在这段时间翻译了《四书》及众多中国经典。利玛窦曾计划自南往北步行,沿途建立传教点,最终抵达北京。事情比计划困难得多。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他接连与所结交的中国官员闹的不愉快,最终被赶出南昌。

1596年利玛窦再次进入江西南昌。学生瞿汝夔早已在南昌传播老师利玛窦的学问人品,因而利玛窦结识了省城名流,包括两名藩王。在聚会上,利玛窦大谈欧洲立法和信仰习俗,于南昌士绅群里引发轰动。利玛窦被耶稣会任命为耶稣会中国传教团会都,委以归化整个中国的重任。他募集种种西洋工艺品送往南昌,试图去往京城晋见皇帝。由于此时明朝正派兵在朝鲜与日本交战,首都戒严,凡是外人都有敌方奸细的嫌疑,利玛窦愿望落空。之后,利玛窦的旧友王弘诲任南京礼部尚书,再加上自己在南昌取得的官场交往经验,加上在这一时期他写了《交友论》、《天主实义》等著作,由此在官场士林中有了“西来贤士”的盛名。从此,利玛窦才真正打开了在中国传教的大门。

小结:利玛窦传播路线:澳门--广东--南昌--南京--全国

二、王学的传播路线

复旦大学朱维铮先生认为利玛窦的传教路线,恰与王学由萌生到盛行的空间轨迹重合。“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陈献章“复活”(朱维铮语)了陆九渊的心学,在广东收徒讲学。起初这只是在大明帝国边缘的南海之滨的小学派,与当时官方视为“正学”的朱子学不可同日而语。心学越五岭,入江西南昌,再由南京传到北京。陆九渊的心学经过湛若水,又经王阳明的提倡,历时不过半个世纪,便风靡南国。

小结:王学的传播路线:广东--南昌--南京--全国

利玛窦进入广东,正是王学的策源地,而准许给传教士打开省会大门的总督郭应聘,曾“奏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可知心系王门。利玛窦在广东的十二年里,克服了语言障碍、处境不稳和文化隔阂等因素,成了耶稣会的首位中国通,但仍难真正洞察帝国学术的内在真相。直到南昌,利玛窦对当地士绅主动寻访他感到震惊,对当地人出力帮助他定居开教会,带领他在士大夫中间传播“天学”不明白。利玛窦并不了解江西正是王阳明以“事功”发迹的基地,“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江西的古称)”。利玛窦刚到南昌,便感觉这里的风气比广东开放,社会由上层到下层,都不那么排外,相反愿意接受他的异说。当地士大夫安排利玛窦与白鹿洞书院师生辩难,正是王学与西学前所未有的直接对话。

利玛窦从1595年6月到1598年6月,共在南昌生活了3年。他作为欧洲人,没想到并未受到预期的敌视,相反得到各类人士的善待。他受宠若惊,苦苦思索原因,于是关于江西南昌知识阶层乃至达官贵人为何普遍地对他友善的分析,成为了这三年利玛窦寄望罗马教会信件的内容之一。他猜测过各种答案,但惟独漏举了南昌是王学的真正故乡。

三、对陆九渊研究及荆门地域文化研究的启示

陆九渊在荆门做官,除了资料上能够体现出陆九渊的政治功绩和军事才能以外,是否还有资料能证明陆九渊使得荆门风气为之一变?如果我们把观察的时间线拉长,陆九渊之后的荆门在地域文化上是否有无与临近其它地区展现出特别的精神风气?

事实和学理上都证明了,陆九渊的“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这句话的力量,在南昌引起了地方士子看待世界的变化,以及能够引发对西方观念的好奇与接受。昨天(5月9号)汪书记向我们介绍荆门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让我们感受到荆门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可能陆九渊的学说在荆门这里落实到民间文化上没有得到一段长时间和平稳定发展的机会。但是,当地文史资料如果能找到在荆门引起过中西对话,或者当地民众的风气特点更为开放包容的证据,那无疑是受到了陆九渊学说的启发。

两位博士生的研学活动,对他们自己而言,是一次难得的社会科学实践,对荆门市陆研会工作而言,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活动对于促进青年学子的学术成长有积极意义,同时,这也是跨校推进陆王心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有力抓手。

(新闻来源: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略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