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我中心博士生刘闫伟在权威期刊《文学遗产》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我中心博士研究生刘闫伟在权威期刊《文学遗产》2025年第2期发表学术论文,题为《“于谦之死” 的多文本竞逐与历史叙事的隐显》。

《文学遗产》2025年第2期封面

于谦之死是发生在皇位更替背景下的忠臣蒙冤事件,关系到土木之变、景泰易储、英宗复辟、曹石之乱等重大政事,是后世反复叙写、争论的话题。文章从于谦之死的“多文本竞逐”现象入手,梳理现存可见文本对于谦之死记载的异同,探讨政治权力、文化权力对历史叙事的影响。

文章认为,“徐有贞劝杀说”是“于谦之死”叙事进程中的关键一环,该说具备双重意义,明责奸佞、暗指英宗,充分体现了制度威压下历史写作的灵活性。在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的共同作用下,“于谦之死”相关叙事呈现了“隐”与“显”之间的张力。在文本表达层面,表现为兼具隐义与显义、有明暗双线并行效果的表述方式;在历史解释层面,体现为点到即止、将责任隐含于叙事之中的评价方式;在文本关系层面,体现在不同时代、立场、形式的文本彼此制约、相互利用的关系上,这种竞争相对叙述差异更为隐晦。多文本的竞逐促进了世人对事件的解读,事态的发展不会完全依照任何一方的心愿,官方制定的叙事框架会被突破,出于乡缘关系的维护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举世认可的忠良同样要面对世人的质疑。与此同时,“于谦之死”相关的文学写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与传统“忠臣蒙冤”类叙事不同的特质。

《文学遗产》2025年第2期目录

刘闫伟系我中心2021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余来明教授。我中心历来注重培养具有良好学术修养,在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取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并具备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及广泛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