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与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应邀讲学

2025年3月22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青学社之邀,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与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在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B228教室,分别进行了题为《谈谈戏曲研究的新视野》与《数字人文的求生之道》两场学术讲座。本场讲座亦为“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226期,讲座由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共五十余人到场聆听。

第一场讲座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黄仕忠教授主讲,黄仕忠教授现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

黄仕忠教授讲座伊始借用哲学史中本体论、认识论和分析哲学等三个阶段用来说明戏曲史研究的不同阶段。黄教授指出戏曲史研究的第一阶段为本体论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肇兴于王国维,后又经过不断讨论,就“什么样的构成算是戏曲”,以此厘定戏曲的起源形成问题。之后有对关于戏曲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即本体论的讨论。戏曲史研究的第二阶段为认识论阶段,即讨论戏曲到底如何,取决于我们的认知。黄教授表示从不同的角度、视野、价值观出发,可以看到不同的戏曲史,会生成不同的描述。随后戏曲史的研究进入语言哲学,即进入第三阶段。黄教授认为这一阶段的戏曲史研究需要对有关的所有重要概念进行重新讨论,需要进行重新的分析梳理而给予戏曲史一个明析的限定。

第二场讲座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徐永明教授主讲,徐永明教授现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浙大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和“智慧古籍平台”负责人,兼任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智能开发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哈佛大学CBDB指导委员会委员。

徐永明教授的讲座从AI时代文科缩减的浪潮讲起,阐述了数字人文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过渡的必然性,并列举了王宏甦、詹君与唐宸三人的例子加以说明。徐教授指出数字人文的发展可分为人文计算、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等三个阶段。随后徐教授对数字人文发展的广阔前景进行了描绘,并细致介绍了浙江大学数字人文相关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随后徐教授就文献形态、古籍相关机构、学术地图与发布平台、智慧古籍平台以及元宇宙技术和大语言模型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说明。

在互动环节,黄仕忠教授与徐永明教授,分别从传统文本研究与从数字人文研究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在座师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余来明教授高度肯定了黄仕忠教授与徐永明教授的讲座,并对讲座进行总结。余来明教授指出两位教授的报告内容翔实、议题丰富,对师生有很多启发意义,为未来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次的两场讲座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在与会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与会师生纷纷反映收获颇丰,认同两位老师的讲座对文学领域研究的拓宽、学术视野的拓展上均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图:李翔、文: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