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召开学术座谈会

2025年6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座谈会在人文社科楼228教室举行。座谈会围绕我中心“十四五”期间的学术进展,以及中心人事调整和未来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心名誉主任郭齐勇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锋教授和陈文新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果教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余向红书记、中心主任杨华教授等人参加,会议由中心副主任余来明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杨华教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换届情况。他指出,杨华、余来明、李巍三位教授分属历史、文学、哲学三大主要学科领域,将继续保持我中心文史哲学科融合、交叉发展的研究定位。同时,他还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其他学术背景。

随后,陈锋教授和陈文新教授为中心新聘任的兼职教师代表魏斌教授和郑威教授颁发了聘书。

郭齐勇教授深情地回忆道,中心创建不易,在冯天瑜先生的领导下,中心成员历来团结向上,风清气正,希望新一代老师们传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坚持大局意识,在发挥个人学术力量的同时,凝聚团队合力,出版紧跟时代步伐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做出新贡献。

与会学者们听取了基地“十四五”规划期间四个重大课题的进展汇报。厦门大学王日根教授和武汉大学孙劲松、张建民、余来明教授等四位课题负责人,分别就项目进展和下一步学术规划作了详细说明。

随后,中心老师们围绕中心建设和基地评估工作展开交流研讨。陈文新教授指出,中心近3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专职研究人员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和任务,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学术创造力。同时,兼职研究人员作为“掐尖”的高水平人才,也应当为中心评估发挥重要作用。陈锋教授认为,中心近年来成果斐然,能够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离不开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希望老师们珍惜团结协作的氛围。两位老师都表示,期待中心加强制度保障,以激励中心成员发表更多代表性成果。

余向红书记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本身就是文史哲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叉院始终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今后将继续按照学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支撑跨学科研究机构取得新进展。

冯果院长做了总结讲话。他指出,中心一要做长远规划,立足国家战略,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培育大先生;二要做到守正创新,传承学术传统的同时勇闯“无人区”,在交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三要做到提振精神,学术发展道阻且长,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和“敢为人先”的锐气。他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创造中心的学术新篇章。

最后,余来明教授代表中心表示,将优化人才生态,支持青年学者成长,完善学术成果激励机制,系统推进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学术竞争力,为迎接教育部基地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平台建设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程振以及中心专兼职研究成员李少军、张建民、鲁小俊、魏斌、郑威、王日根、孙劲松、陈新立、储昭华、熊晓煜、聂长顺、洪均、王林伟、范云飞、朱明数、张跃月等20余位老师出席会议。(通讯员:孙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