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者文章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楚国史》简评

冯天瑜 环 宇

%=rs("hits")%>

在中国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中,楚史楚文化的研究,一直居于显学地位,深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楚史楚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工作,正朝着纵深与普及两个方向发展,魏昌同志在讲授楚史楚文化的过程中编写有关教材,继先前出版的《楚国简史》之后,新近所出的《楚国史》(武汉出版社,1996年)是一部楚学教材的力作,颇有特色。

全面系统,主次分明,这是《楚国史》的一大特点。该书从楚人早期的历史文化起笔,继而又分商周、春秋、战国等时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楚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民族等各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头绪虽多,井然有序,涉及面广,主次分明。作为历史,政治史是其主体内容,全书以大量的篇幅,着重阐述了楚族的渊源,楚国的建立、崛起、称霸、鼎盛直至衰亡的具体过程,脉络清楚,阶段分划有理有据,充分地揭示了楚国兴盛衰亡的主体内容。

楚国鼎盛时曾拥有古中国半壁河山,其境内民族(指广义的民族)众多,除楚人之外,尚有群蛮、巴、濮、西戎、东夷、越族与华夏之人,其中有不少民族业已消失,但是,他们曾经与楚人一道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楚国文化和历史,只有包括这些少数民族在内的历史才是完整的楚国史,魏昌同志很注意这个问题,书中不仅在许多地方涉及芈姓楚人与荆楚各民族的关系,如芈姓楚人与楚地先民、“汉阳诸姬”、蛮夷、濮人等封国和部族的关系,而且在全书的最后还设专章谈“楚国民族关系”,这样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反映楚国各部族的生产生活特点,以及其与芈姓楚人的关系,使楚国史更加充实完整。

楚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资料,文献方面的均感不足,考古资料(包括实物资料和文字资料)则相当富有。本书的作者在把握传世文献材料的同时,充分运用了考古资料,包括最新的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使本书的写作建立在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之上。如本书的经济方面,主要就是依据考古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写成的。从而写出了传世文献所无的,春秋战国之际楚人的青铜分铸焊接法、铸镶法、钢剑创造法、铁的块炼法、琉璃珠制造、髹漆工艺、宫殿建筑、丝织等全国乃至上古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充分揭示了楚人的聪明才智和高度发达的文明程度。

《楚国史》的作者自言本书的写作,在学术上,“采取一般流行的观点与说法,办求通俗化普及化,达到雅俗共赏”。不过,细细读来,也颇有不少新意。如楚人的图腾崇拜,一般认为是崇凤,也有说是崇龙或其他生物的。本书作者则提出了“楚人的图腾崇拜多种论”。又如,书末总结楚国灭亡的原因时,所言“徙陈失误论”等等,皆具有新意。

总之,魏昌同志的《楚国史》,以求实的精神,依据翔实的史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楚国的历史与文化,论点平实,简洁明快,是楚学教材的一部力作。该书的问世,必将大惠于学林和楚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