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者文章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楚简本《老子》“大植若屈”新解(外四则)

吴根友

%=rs("hits")%>

本文根据新出土的郭店楚简本《老子》,对其中的个别句子进行了新诠释。文章认为:“大植若屈”一句中的“植”字为户植,即门外挂锁的大木柱。屈,短也。原句意为:大的户植好像很短。可谓发为千古未发之义。文章还认为,“□(质)贞女(如)愉”句中的“愉”字即为本字,愿意为偷薄之乐。另外,文章还对其它三句做出了新的解释。关键词:楚简本《老子》“植、曲”新解

一、“植”“屈”新解:

今出土楚简本《老子》“大植若屈”一句,在王弼本《老子》第四十五章写作“大直若屈”(王本),注为“随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又在第五十八章释“直而不肆”句时云:“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拂]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很显然,王弼是将“直”释为“曲直”之“直”。傅奕本《老子》,此句写作“大直若诎”。清毕沅《老子考异》注云:“河上公王弼作屈。” 又马叙伦《老子校诂》卷三此句写作“大直若诎”,注云:“《说文》曰:‘屈,无尾也。’诎,诘诎也。”又云:“诘诎为屈曲之义,古书屈申字亦多用诎。”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于此句无释文,仅引傅奕、范应元本《老子》,对此句中“屈”字作了校释说明,认为“屈”字当作“诎”字。帛书甲乙本《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分别写作:“大直如诎”(甲本),“□□如诎”(乙本)。文物出版社《郭店楚简老子》释文释此句为“大植(直)若屈”,似乎亦以为“植”即“直”字,后文括号里以通行本“直”字注释“植”。崔仁义《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一书释此句为“植,通直”。今人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依王弼本《老子》,亦将此句中的“直”释为“曲直”之“直”,其译文为“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另外,历史上有些解释《老子》的著作把“直屈”问题具体化,如明代沈一贯《老子通》一书中,此句写作“大直若屈”,释为:“水之趋于东也,百折而不回也,当其折也,乌得不谓之屈?故曰大直若屈。”明代朱得之《老子通义》下编第三十六章,此句亦作“大直若屈”。释义为:“父子相隐屈而直也。取诸人以为善拙而巧也。”[1]显然是用孔子的思想来解释老子的思想。

要而言之,此句历来注释家都不怀疑“直”字的正确性,而以为“直屈”正好相反相存,是老子辩证思想的具体表现。今据楚简本《老子》,则以为此句大有重新解释的必要。

许慎《说文解字》木部“植”字条云:“植,户植也。” 而所谓“户植”,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解, 则为门外大木柱。门关上之后,以铁锁锁柱之上,所以又称之为“持锁植”。后来,“植”字又“引伸为凡植物、植立之植。”[2]又,《尔雅·释宫》曰:“植谓之传,传谓之突。”郭朴注曰:“持户锁植也。”《淮南子? 本经》有“悬联房植”一语,高诱注曰:“植,户植也。”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引《三苍》云:“户旁柱曰植。”《辞源》“植”条注释③“户植”云:“户植。谓门外闭,中立直木用以加锁。” 作为“户植”之“植”,最早见于诸子文献的有《墨子? 非儒下》:“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这句话意谓季孙氏与邑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将门外加锁用的大植木折断了。

“植”为直立之大木,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还提供了两个例证。他在释《说文解字》“王”(古玉字)旁“(王献)”字条“桓圭”之“桓”云:“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又《说文》“桓”字条云:“桓,亭邮表也。” 《礼记? 檀弓》曰:“四植谓之桓。”《段注》云:“按二植亦谓之桓。一柱上四出亦谓之桓。”《汉书》卷九十《尹赏传》记载,酷吏尹赏杀长安亡命之徒数百人:“瘗寺门桓东”。颜师古注引如淳言:“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余,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悬所治夹两边各一桓”。此桓在陈宋谓之“和表”,“颜师古曰即华表也”。作为“华表”底座的是高丈余的大直木,而“桓”乃由大植木和其上的交叉横贯大木板构成。然无论“二植”为“桓”,还是“四植”为“桓”,“植”皆为宫室外大直木也。[3]

“植”字为“直立的大木柱”意思,在古代典籍中还有如下例子:《周礼???????? 夏官? 大司马》云:“大役,与虑事,属其植。”注云:“植,筑城桢也。” 《辞源》“植”条注释④云:“桢,筑墙两端所立之木柱。”[4]又《礼记? 月令》云:季春之月,“具曲植籧筐。”注云:“植,槌也。”扬雄《方言》之五云:“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注云:“悬蚕薄柱也。”

综上所引,“植”字作为名词,其初意为大直木。老子为陈人,对“大植”当至为熟悉。依照楚简本《老子》上下文:“大巧若出(拙),大成若诎,大植若屈。”则“植”字当为“户植”之“植”。[5]至此,我以为楚简本《老子》中“大植若屈”一句中“植”字,即是古代门框之外又粗又长的大直木,加锁于其上使被锁之门更加牢固。而“植”字乃为其它版本同句中“直”之本字。

“植”字本意如此,则“屈”字意思又如何呢?崔仁义《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一书于此句无释。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于此句“屈”字亦无自己释文,仅引马叙伦据《说文》所注“‘屈,无尾也。’‘诎,诘诎也。……古书屈申字亦多用“诎”。’”很显然,高明先生同意马叙伦先生对“屈”通“诎”的解释。今案:《说文》尾部“屈”字条云:“屈,无尾也。” 《淮南子? 诠言》有“圣人无屈奇之服,无瑰异之行”一句。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引许注《淮南》“屈奇之服”句云:“屈,短也;奇,长也。”段氏又云:“凡短尾曰屈。”“今俗语尚如是。引伸为短之称。山短而高曰崛。其类也。今人‘屈’‘伸’字,古作诎申,不用‘屈’字。此古今字之异也”云云。又今人《辞源》“屈”字条⑥注释屈云:“短小”。由此可见,“大植若屈”句中的“屈”字,其本意为“短”也。

联系上文“植”字之意,则此句可直译为:“高大的户植仿佛很短。”此正是老子以逆向思维来破常识之知。世人皆以为门之户植愈高大,其守门也愈坚固。老子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若民无盗心,则户植虽短而其门牢固,故大植若短,非真短也,乃在于侯王有道而万物将自化,无有盗贼。陈柱在《老子注》中曾云,“若”字值得玩味。如果将“植”释为华表之类的大直木,亦通。如此,则老子所说的“大植若屈”,意在反对治标之举,警告侯王不要在宫室之外树起高大的华表来显示自己人为之治。要而言之,楚简本《老子》“大植若屈”句意思为:“高大的户植仿佛很短。”这一意思可能更接近老子原初所言之意。

二、“(质)贞女(如)愉”:

此句在王本第41章,王本作“质真若渝”,其解释是:“质真者,不矜其真,故若渝。”而“渝”在《说文》中乃为“变污”之意。这即是说,品质纯真者因为不矜持其纯真的品质,所以好像很肮脏。这种思想其实是魏晋时代略形存神思想的表现,不一定符合老子的思想。今考《说文·心部》“愉”字,许慎释为“薄也。”段玉裁注云:“薄,本训林薄,蚕薄,而假为浅泊字。薄又作薄乐,谓浅薄之乐也。引申凡薄皆云愉。《论语· 乡党》‘私睹,愉愉如也’。”段氏以为此“正薄乐之义。”又《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睹,愉愉如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公开场合,执圭(诸侯在朝聘或祭祀时所用之贵重物,是玉器之一种)特别小心;而在私下里则表现出一种放松的、和乐的样子,不再像公开场合那么严肃,故曰愉。又《诗·山有枢》有云:“”郑笺:“愉,读曰偷。”愉,故有苟且、随便之意。与段玉裁释“愉”为“浅薄”之意亦近。故楚简本《老子》“□(质)贞如愉”句中之“愉”字实为“渝”之本字,其句的意思是:纯朴之质如浅薄不厚的样子。这正是老子所说的“含德之厚,比如赤子”,赤子质贞而仿佛浅薄。

三、“蜀立不亥”:

此句在王本第25章。上下文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楚简中,此段文字稍异,可参照文物出版社《郭店楚墓竹简》中《老子》)。王本、傅奕本、河上公本均写作“独立不改”,帛乙本作“独立不(王亥)”。王本释此句为:“无物匹之,故曰‘独立’。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这种说法当然很精致。丁原植释此句时曾引《淮南子·俶真》中“无垓坫之域”句中的“垓”字和《庄子·天地》“方且为物絯”句中“絯”字,来解释此句中的“亥”字,以为“亥”“(王亥)”二字似为“垓”字之假借。然无充分根据。《淮南子·俶真》中“无垓坫之域”句中的“垓”字为“界限”之意,《庄子·天地》“方且为物絯”句中“絯”字为“束缚”之意。与此句意相甚远。

《说文》“亥”,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像裒子咳咳之形。”而“咳”在《说文》中为“小儿笑”之意也。而“亥”之本意乃是男女相悦而同体,引申为两性同备,“全面”之意。故“独立”,单性也,“不亥”是“独立”的补充,不包括两面性。天下万物都是雌雄两性结合而成,但是,“道”与天下万物不同,它可以单性的方式为天下万物之母。依《说文》对“亥”字的释义,则此句应解释为“道独立不分阴阳”。后文“可以为天下母”一语乃转语,但它可以为天下母,意思说“道”有超越世俗的生育功能,不以两性和合而生物。按照现代生物学的语言来解释,“道”是单性繁殖。

退一步说,即使将“亥”释为“周遍”之意,“不亥”也是“不周遍”的意思,仍然是小的意思,但它仍然可以为天下母,是万物之本源。

当然,若将“亥”释为“垓”,局限之间,则此句意思为独立而没有局限。句意甚为通顺。然而与老子一再强调“道”的小的特征则不符。故“独立不亥”一句,实际上说“道”不分阴阳,亦无须阴阳和合而可以产生万物。这正是老子所讲的“由混沌到万物,”“朴散为器”的意思。符合老子道论思想。又王弼本《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句。此句可以理解为万物皆由阴阳二性组成,然而“道”是混沌的,不分阴阳,由此,亦可从反面说明道是不分阴阳,“独立不亥”的。故此句不能按照王弼本“独立不改”的意思解释来理解。

四、“子孙以其祭祀不屯”

此句在王弼本《老子》第54章写作:“子孙以祭祀不辍。”王弼注为:“子孙传此道,以祭祀则不辍也。”帛书老子》第54章写作:“子孙以祭祀不绝。”甲本则于“不绝”二字汗漫。概而言之,王本与帛书乙本不仅最后一词与楚简本的“不屯”不同,而且均少一指示代词“其”字。细察三个版本的语意,楚简本此句的意思与王本和帛书乙本的不同有如下两点:第一是:不屯,乃“不难”之意,在逻辑上仅指出了一种或然性,并不一定说就能保证祭祀不间断。第二是:简本此句的重点在于强调前人所作所为对后人的基础作用。句中“其”字为代词,代指“善建者”,“善保者”,如果前人做得好,积德厚,则后人因此而祭祀他们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否则后人就很难祭祀其先人。然也仅是不难而已,并不因为前人的基础而确保王国的统绪世代相传,后人还必须努力勤政。因为子孙的努力也很重要。故国之存亡,既在于先人积德,又需要后人的努力。然《韩非子·解老》篇释此句云:“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显然仅强调了子孙努力的重要性,对先王的积德之意有所遗漏,王弼注为释似乎又太强调了先王的作用,以为子孙只要传先王之道就可以保证“祭祀不辍”了,又忽视后王的努力的价值。这种意义侧重点的不同,在经典的解释过程是常有的现象,与思想家个人的思想偏好有关,但版本的文字差异也是导致意义理解差异的原因之一。若以楚简本《老子》的句式来看,这种严密的句法结构则不易导致这种理解上的两极偏差。这句话既强调了祖先奠定江山基础的重要性,又强调后人对先人事业继承性的重要性。句式严密而语意更为丰满。

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句序辩证

此四句在王本第25章。王本和帛乙本《老子》中均为:“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这种顺序上的不同,究竟是哪一种更合理呢?从老子尊“道‘的思想逻辑来看,把“道“放在天、地、王之前似乎更加顺理成章,而且后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段文字,三个版本的顺序都相同,亦足见“道”在最前面更合理。但我认为,楚简本的顺序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理由如下,第一,楚简本是根据“大”的性质来划分天、地、道、王的秩序的,道在域中是唯一之大,是绝对的,而王在人间亦是唯一的,绝对的“大”,故道大与王大属于同一性质。第二,在楚简本《老子》中,天、地对举,道、王对举。天地之大,乃有形之大,属于实体性的大,道与王之大,乃是功能性,主宰性的大。王之动词乃读若旺(音wang),“王天下”即统治天下,成为天下之王意思。《说文》“王”字,许慎释为:“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不管许慎所引董仲舒和孔子之说能否说明“王”之本意,但“王大”与“道大”实属一类,即是一种主宰性的。又楚简本《老子》一再将道与王并举,甲组中,始终以道为榜样,来论述侯王如何守道,统治天下的道理。其句式有:“道恒无为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恒无名……侯王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以现代汉字表述之)第三,从生成性的角度说,道生天地人,故人必以地以天为榜样;然王者乃参通天地而可得道者,故王与道为类而不与天地为类。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楚简本《老子》的内在用意。

综上所言,楚简本《老子》的发现,虽然不能解决古代《老子》的版本问题,但对于我们理解比较原始的《老子》一书的思想有极大的帮助。仔细推敲其中与王本、帛书甲乙本的异文,或可以从中发现老子思想在后世演化、发展的轨迹。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邮编430072


[1]以上所引皆为日本东洋大学出版部藏版。日本东洋堂书店,明治四十二年十月版。

[2]古代也有人不同意“植”为直立之木,如徐锴以“植”为门之横键。但段玉裁认为徐锴所释为非。《说文解字段注》经韵楼藏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55页。

[3]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对此稍有不同的解释。他并不十分肯定地说“植”为直立之木。但在解释“桓”字时,认为直立之木——“桓”有“匡谬正俗”之意,又引《古今注》解释植立之木——华表所设之意在于表达“王者纳谏”之意。若如此,则“大植”实为一种政治把戏,更是老子所要批评的。如侯王能够像“道”那样行事,行不言之教,何须“匡谬正俗”,哪来“可纳之谏”?要而言之,“植”者,直立之大本也。

[4]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卷七《逸周书》条引此句时云:“《周礼???????? 夏官? 大司马》云:‘大役,属其植。’郑司农云:‘植,谓部曲将吏。’”此句与《辞源》所引有异,少“与虑事”一句,且对“植”字解释不同。

[5]另外,作为名词之“植”,在古代还有“将主”之意。《左传?宣公二年》:“宋城,华元为植,巡功。”注云:“植,将主也。”又《逸周书?大匡》篇云:“庶人不独葬,伍有植。”杨树达先生认为,此句“植”字即为“将主”或为“部曲吏”之意。《辞源》认为“将主”即监督工事的将领。然此意与老子所言“大植若屈”句意无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