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者文章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郭店楚简《六德》诸篇零释

陈 伟

%=rs("hits")%>

内容提要 郭店楚简中《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及《六德》等四篇文献,竹简形制基本一致,内容都是儒家学说。本文对这四篇原有释文重加审视,在字形辨识、辞义解析和句读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成之闻之》19号简“宜”读为“仪”,《性自命出》62号简“毋”下一字释为“谴”等等,以期在更大程度上恢复文本原貌,为其思想内涵的探讨提供新的基础或思路。

关键词 郭店 竹简 文本

Author: Chen Wei, born at Huangmei county, Hubei province, 1955, a professor and doctoral advisor of the history department, Wuhan university. Major research field in the geography, history, and excavated document about Pre-Qin ,Qin and Han Dynastys.

Keywords: Guodian, bamboo slips, text

Abstrac: The shapes of the bamboo slips of“ChengZiWenZi”,“ZunDeYi”,“XingZiMingChu”, and“LiuDe”from Guodian are generally same, all of their contents are the Confucianism. The article checks the original deciphered writing of the four documents, and arises some new points on identifying of the characters, analysis and punctuation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for example: the“yi (宜)”in the slip 19 of“ChengZiWenZi”should be deciphered“yi (仪)”, the character after“wu (毋)”in the slip 62 of“XingZiMingChu”should be explained“qian (谴)”,and so on. We hope to recover the documents as far as possible, and provide a new base and thinking for further probing their thaught and intension.

这里所说的《六德》诸篇,是指在《郭店楚墓竹简》释文中称为《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及《六德》等四篇简书[i]。其所用竹简形制及书写字体基本一致,内容都是儒家学说。围绕这些简书,最近我们做了两项工作,一是试图跨出原有各篇的界限,调整竹简顺序;一是对释文重加审视,在字形辨识、辞义解析和句读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本文即是后一项工作的产物。凡拙文《郭店楚简别释》(《江汉考古》1998年第4期)及《关于郭店楚简〈六德〉诸篇编连调整的报告》(另刊)已有考述者,不再重复。

因为用微机写作,对简书文字尽量用通行字表示,必要时以括号补充说明。缺文及少数不便表示的字,用“囗”代替。凡直接称“释文”“注释”以及裘锡圭先生语者,均见于《郭店楚墓竹简》,不一一注出。

1,及其尃(溥)长而厚大也则圣,人不可由与墠(单)之 成之闻之27-28

尃,读为“溥”,广大的意思。《诗·大雅·公刘》“既溥既长”,亦以“溥”、“长”并言。墠,读为“单”。《说文》:“单,大也。”《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单厥心”,毛传:“单,厚。”意义正与“溥长而厚大”对应。简文大致是说等到圣人的品质变得很大时就达到圣的境界,而一般的人(中人)不可能跟着也使自己的这种品质增强。释文从“也”字后断句,使得“溥长而厚大”与圣人无关,而随后“则圣人”云云也变得费解。伪《古文尚书·说命上》:“唯木从结则正,后从谏则圣。”《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句式与此略同,可参照。

2,亦非又(有)译(泽)娄(数)以多也 成之闻之28

译,似当读为“泽”,指恩惠。《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郑注以“恩泽”训“泽”。《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赵注:“泽者,滋润之泽。”同书《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赵注以“德泽”释“泽”。此外,在前引《尽心上》中,孟子迳以“兼善天下”与“泽加于民”相联系。简文中“译”为圣人所有,又与前文“善道”对应,读为“泽”应该是适宜的[ii]。娄,读为“数”,计量。以,连词,相当于“而”。《礼记·表记》云:“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郑注:“取数多者,言计天下之道,仁居其多。”可与简文参证。

3,唯(虽)有其亘(恒)而可能,终之为难。 成之闻之29-30

释文原作一句读。《礼记·祭义》:“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与此句式相同,因而得知应在“可能”之下断开。简文是说:虽然长久是可能的,但坚持到最终则是困难的。

4,言寅之也 成之闻之30

寅,原未释。其上部与楚简常见的“寅”字相同;下从日,似可看作增衍的部分。“寅”是敬的意思。本句是对上文“君子曰‘虽有其恒而可能,终之为难。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曷?”的解答。“虽有其恒而可能,终之为难”一句,显然是对善始善终的赞扬。“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的确切含义待考,大约也包含有对历时三年之久的槁木的尊重。这些,与释“寅”相合。随后一句说“是以君子贵成之”,“寅”与“贵”亦相呼应。

5,古君子慎六位以已天常 成之闻之40

已,释文释为“巳”,读为“祀”。楚简文字中已、巳同形,在此似应释为“已”。已有成、毕的意思。《广雅·释诂三》:“已,成也。”《国语·齐语》“有司已于事而竣”,韦注:“已,毕也。”“已天常”即成天常或毕天常之意。

6,夫唯是,故德可易而施可邅也。又(或)是施小有利,邅而大有害者,有之。又(或)是施小有害,邅而大有利者,有之。 尊德义37-38

又,原读为“有”,恐当读为“或”。“或”亦有“有”的用法,但此处应是“有的”之意。两个或更多的“或”字引起的句子并列,表示不同状况的并存,古书习见。如《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简书“或是……或是……”大致是“有的时候(或场合)为……有的时候(或场合)为……”的意思。邅,从旦从辶,裘锡圭先生按云:“旦(从辶)疑可读为‘转’,参看《穷达以时》注九。”在《穷达以时》注释按语中裘先生指出:“各书多言百里奚以五羊之皮卖身,‘五羊’上二字当与‘卖’义有关。疑第二字……读为‘卖’,通‘鬻’。第一字从‘旦’声,似可读为‘转’。《淮南子·脩务》:‘百里奚转鬻。’”所云很有道理。不过,这里也许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即“旦(从辶)”实为“邅”之原形或省写[iii]。《楚辞·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而周流。”王注:“邅,转也。楚人名转曰邅。”《广雅·释诂四》则迳云:“邅,转也。”因此,这个字恐应释为“邅”,训为“转”[iv]。依王逸之说,其为楚方言用字。在推断本篇与《穷达以时》的产生地域时,这是一个应予考虑的现象。

7,童(踵)义集理 尊德义39

童,原读为“重”,恐当读为“踵”,追随的意思。集,依就的意思。《诗·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毛传:“集,就。”简文是说遵循、依从义理。

8,观其先后而逆训(顺)之 性自命出17

先后,误写作“之糸(从辶)”,从裘锡圭先生说正。“而”下一字原释为“丰(从辶)”。其象“丰”形的最下一道横笔稍向下弯,同于《成之闻之》32号简中的“逆”字,故改释。“逆顺”相反为文,适与“先后”对应。

9,其先后之舍(序)则宜(仪)道也,或(又)舍(序)为之即(节)则麆(度)也,至容貌所以麆即(度节)也。 性自命出19

宜,释文读为“义”。似当读为“仪”,指礼的仪节、仪式。仪道,仪的方式。《左传》昭公五年:“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又昭公二十五年:“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仪指“自郊劳至于赠贿”与“揖让、周旋”一类礼节中的程式,与简文“先后之序”大致相当。

10,拜,所以囗囗囗,其誉(举),度也。币帛,所以为信与证(徵)也,其诒,宜(仪)道也。 性自命出21-22

誉,原未释,张光裕、袁国华先生释为“誉”[v]。此字下从言;上部与《性自命出》19号简第二字相同,彼字当从裘锡圭先生按语释为“兴”。由此可见释“誉”可从。在此似应读为“举”,指举止。“宜”上一字,在郭店简中除读为“词”外,还有“治”、“始”、“殆”等用法。在此疑当读为“诒”,亦作“贻”,馈赠的意思。

11,然后其内(入)拔(祓)人之心也敂(昫) 性自命出23

裘锡圭先生按云:“疑‘拔’当读为‘拨’,‘敂’当读为‘厚’。”拔似应读为“祓”。《广雅·释诂下》:“祓,除也。”《国语·周语上》云:“民之所急在大事,先王知大事之必以众济也,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祓除其心,精也……。今晋侯……以恶实心,弃其精也。”看后文,可见“祓除其心”是指去掉心中的不纯成分。依此来理解简文“入拔(祓)人之心”,应该说是合适的。敂,也可能读为“昫”。《说文》:“昫,日出温也。”段注:“昫与火部煦义略同。”《玉篇·日部》:“昫,暖也。”简文大概是说用乐来陶冶情操,去除恶念,受者会感到温和而不生硬。

12,用身之弁者 性自命出43

弁,注释云:“疑当读为‘变’。”似不确。《礼记·玉藻》:“弁行,剡剡起屦。”郑注云:“弁,急也。”卞亦有此义。《左传》定公三年:“庄公卞急而好洁”,杜注云:“卞,躁急也。”“弁”在此当按本字读,与“用心之躁”的“躁”、“用智之疾”的“疾”意义相近。

13,有其为人之即即(节节)如也,不有夫柬柬(简简)之心则采(采,从忄) 性自命出44-45

即,从辶,似应读为节。《大戴礼记·四代》:引孔子云:“群然,戚然,颐然,睪然,踖然,柱然,抽然,首然,佥然,湛然,渊渊然,淑淑然,齐齐然,节节然,穆穆然,皇皇然。”王聘珍解诂引《释名》云:“节,有限节也。”“节节然”即有节制的样子。简文“节节如”应即此意。柬柬,应读为“简简”。《尚书·皋陶谟》云“直而温,简而廉”,《礼记·中庸》云“简而文,温而理”,“简”均指质朴、平易。“简简”之意应与之略同。采,读为“采(从忄)”,《说文》:“奸也。”简文大概是说注意节制的人,如果没有平易之心,就会走向奸邪。

14,有其为人之快(觖)如也,弗牧不可。 性自命出47

快,疑当读为“觖”。《淮南子·缪称》:“禹无废功,无废财,自视犹觖如也。”许注:“觖,不满也。”牧,训养。《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注:“牧,养也。”孔疏:“解‘谦谦君子’之义,恒以谦卑自养其德也。”简文似与《易》文有某种关联,大意是说:自谦的人,必须注意修养。

15,有其为人之泉(从艹,愿)如也,弗父(从木,补)不足 性自命出47-48

泉(从艹),似当读为“愿”,谨慎的意思。古书“补”与“不足”往往连言,如《老子》七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国语·越语上》“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因疑父(从木)应读为“补”。然其与“愿如”的关系似不易看出。

16,同兑(说)而交,以德者也。不同兑(说)而交,以猷者也。 性自命出58

兑,原读为“悦”,似不确。应读为“说”,指学说,与上文“方”(道理)对应。猷,原无说。《尔雅·释诂上》:“猷,谋也。”简文是说学说相同而交往,是基于道德;学说不同而交往,是出于谋略。

17,凡交毋央(从刂,央),必使有末。 性自命出60

央,从刂,亦见于《性自命出》30、31号简,周凤五先生读为“央”,训为“中”[vi],当是。在此亦应读为“央”,指半途而废。“末”指终了。“有末”即有终。这里“央”与“末”相对,与30号简中“央”与“终”相对正好类似。

18,凡于路毋畏、毋独言 性自命出60

路,原隶定为“夊(从辶)”。将此字与《缁衣》38号简首字及39号简第5字比较,其基本写法相似,只是此字“辶”中的构形三道向右倾斜的笔画没有那么规则。《缁衣》38号简首字释文读为“格”,39号简第5字读为“略”,因有传世本对照,这种读法当可信从。而“戟”字在古文字中所从或作“各”[vii],或与这二字所从相同,则在文字学角度提供了证据。如果简文此字确与《缁衣》简二字相同,则似应读为“客”或“路”。看前文说到“交”,而随后讲“毋独言”,读为“客”的可能性恐怕要太一些。

19,身欲静而毋谴 性自命出62

释文隶定作从言从欠之字,无说。刘信芳先生云:“‘欠(从言)’与‘欠(从氵从言)’应是一字之异,包137反、139反‘欠(从氵从言)’字读为‘谳’,议罪也。‘身欲静而毋谳’者,身欲清静而无有罪尤也。”[viii]刘先生指出此字与见于包山简中的字为同字异构,当是。不过,包山简中的那两个字恐当释为“遣”。楚系简牍中的“遣”字,最初是裘锡圭、李家浩先生在曾侯乙墓钟磬铭文中辨认出来的。其构形有三种:从遣(无辶)从氵、从遣(无辶)从欠以及从遣(无辶)从臽,在铭文中读为与遣音近的“衍”[ix]。这类写法的字在郭店简中亦有所见。《语丛四》19号简“若齿之事舌,而终弗遣”,“遣”从遣(无辶)从臽,裘锡圭先生指出在此当读为“臽”或“衍(训错过)”。另在《老子》甲22号简“大曰遣”,“遣”从遣(无辶)从氵从臽,原未释,刘信芳先生正确地读为“衍”[x]。《语丛四》21号简另有从遣(无辶)从辶的“遣”字,所从“遣(无辶)”形是一种近似“言”的省写。包山简139反“命”下之字右上部从欠,下部从氵,左上部的形体正如此作。因而此字亦当释为“遣”。包山简137反“古”下之字与此字相似,唯左上部为“言”形。由二简文辞推测,可知137反上的此字与139反上的“遣”字相同,亦当释为“遣”。其左上部“言”形实为“遣(无辶)”之异构。回过头来再看本简此字,应是从遣(无辶)从欠,亦即“遣”,在此读为“谴”或“愆”,“毋谴(或愆)”与《语丛四》“弗遣(谴或愆)”一样,是不致获罪的意思。

20,教此民尔(黎) 六德02

足此民尔(黎)生死之用 六德04-05

尔,原无说,疑读为“黎”。在上古音中,尔为支部日纽,黎为脂部来纽[xi],属通转准旁纽,读音相近,或可通假。《尔雅·释诂下》:“黎,众也。”民黎即民众。《诗·齐风·载驱》“垂辔沵沵”,毛传:“沵沵,众也。”或与此有关。传世古书中有“黎民”而无“民黎”,后者似是前者的倒言。

21,寝四邻之帝虎(抵牾) 六德03-04

寝,无“宀”头,原读为“归”,裘锡圭先生疑即“寝”之省写,是。“寝”为平息之意。《广雅·释言》:“寝,偃也。”帝,原未释,有学者释为“帝”[xii],应是。在此似当读为“抵”。抵、帝并在端纽,韵部则为脂、锡通转[xiii],读音相近。虎(从口),简书中多读为“乎”。乎鱼部匣纽,吾鱼部疑纽[xiv],为叠韵旁纽。虎(从口)在此恐当读为“梧”或“捂”。《汉书·司马迁传赞》云:“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如淳曰:“梧读曰迕,相触迕也。”师古曰:“抵,触也。梧,相支柱不安也。”裴骃《史记集解序》袭用班固语,“抵梧”作“抵捂”。索隐云:“抵者,触也。捂亦斜相抵触之名。”简文“帝虎(从口)”似即“抵梧”或“抵捂”,为抵触、不协之意[xv]。《史记·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寖四邻之抵捂”盖指此类情形。

22,君子不卞(偏)如道 六德05

卞,形似后世“卡”字。注释云:“卡,并非见于《字汇补》之‘卡’字,或疑即一般认为‘弁’字异体之‘卞’字之所从出,在此疑读为‘变’。下文‘夫妇卡生言’‘男女不卡’之‘卡’则疑当读为‘辨’。”将其释为“卞”,当是。但读为“变”,却似不确。在此恐应读为“偏”。卞(弁)元部并纽,偏真部滂纽[xvi],属旁转旁纽。简本《老子》丙8-9简“卞将军居左”,传世本及帛书乙本作“偏将军”,为二字通假佳证。《荀子·君道》:“请问为人君?曰: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墨子·兼爱下》引周诗:“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可参证。

23,……[者(诸)]父兄,任者(诸)子弟 六德13

释文在“任者”后断读,语意不明。恐当在“兄”后断读。“父”上一字残留下端,似是“者”。如然,本句大概原为“任者(诸)父兄,任者(诸)子弟”。又13号简残上段,12号简残下段,从文意及竹简宽度推测,二者原似属一体。简文或可复原为“虽在草茅之中,苟贤,[必任诸]父兄,任诸子弟。……”

24,以奉社稷 六德22

社稷,二字合文,原缺释。其左上部似“田”而多一横画,右上部为“示”[xvii],下为“土”。其中之一大概是“社”字。另一字疑是“稷”。《说文》畟,“从田儿,从夊”;稷,“从禾畟声”。又“稷”字下引古文少“夊”形。《汗简》亦收有缺少“夊”形的“稷”字。黄锡全先生引中山王壶和子禾子釜“稷”字解释说:“从示,从鬼,鬼下多夊乃战国文字特点。”[xviii]不过,在郭店简中两见后稷的“稷”字(《唐虞之道》10号简、《尊德义》7号简)从示从田从女,并非从鬼。似是战国楚地的“稷”有着不同的构形依据,反而与《说文》所云相通。简书中的这个合文左上部恐是“稷”字所从“田”形的变体,并且同时省去“女”形(与《说文》古文省去“夊”相同)。在这种情形下,合文中的另一个字即是“稷”。“以”下一字,原亦缺释。此字下从“廾”,上部所从似是“丰”的变体。试将其与《老子》乙17号简中“奉”及《语丛一》103号简中的“奉(从宀)”字主体(即宀下部分)比较,可见除“丰”之下端有所变异之外,彼此相同。恐亦当释为“奉”。

25,君子不帝(谛),明乎民(萌)微而已 六德38

帝,释文读为“啻”,“不啻”为不仅、不只的意思,似与简文不合。恐应读为“谛”,指详细审察。民,似应读为“萌”,指发端,故与“微”连言。《淮南子·缪称》云“福之萌也绵绵,祸之生也分分,祸福之始萌微”,可参证。简文大致是说君子并非洞悉一切,而只是把握住基础性环节而已。此句与以下二条相关,可参看。

26,君子于此一编(偏)者亡所法(废) 六德40

失其编(偏) 六德41

40号简“一”下及41号简“其”下一字,右从攴,左半所从自上而下为册曰册,刘国胜君以为即“册”字异构[xix],盖是;其从攴,疑应释为编,指编连竹简、栅栏一类物品。在此似读为“偏”。《荀子·天论》:“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一偏”指一小局部,犹如43号简的“一曲”。简书中具体指“孝悌”。法,读为“废”。40号简一句是说君子对孝悌这一细小的方面不可废弃;41号简一句是说不让民众失去孝悌这一基本伦常。

27,道不可遍也,能守一曲,焉可以纬(违)其恶,是以其断狱速 六德43-44

遍,刘国胜君分析为从彳从册,释为徧,即遍字[xx]。从辞意看,所释当是,唯疑右半从编省声(参看上条)。“一曲”,除刘国胜君所举《庄子·天下》外,亦见于同书《天道》、《则阳》及《荀子·解蔽》等处。“曲”指细小,“一曲”与“一偏”略同。“焉”,原属上读,看作句末助词,似不确。应属下读,是表示承接上文的副词。违,训远、避。“违其恶”是远避恶行的意思[xxi]。《荀子·臣道》:“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以为成俗。”也有“违其恶”的说法。

28,其睪(释、绎)之也六,其覞(从竹)十又二 六德44-45

睪,释文读为“择”,又将“也”、“六”断开。裘锡圭先生云:“疑‘其睪之也六’当作一句读,‘睪’当读为‘绎’或‘释’。”似以读“释”为长。释,《说文》:“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覞(从竹),疑即《说文》训作“并视”的“覞”字。并视,盖指合并观之。简文三句讲了三层意思。“君子所以立身大法三”,是指男女辨、父子亲、君臣义。“其释之也六”,是说把三者分开来看,则有君义、臣忠、夫智、妇信、父圣、子仁六个方面。“其覞十又二”,大概是说君义、臣忠等六个方面均是两两相辅相存,从相互角度看构成十二个因素。这些训释和断句可以互证。

29,死与之幣(斃) 六德46

幣,从辶,释文读为“敝”,注释云:“与之敝,犹言与之同归于尽。”疑当读为“斃”,为仆倒之意,适与“立”字相对。

[i]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

[ii]周凤五先生亦将“译”读为“泽”,但解释为“泽薮”。见所撰《读郭店楚简〈成之闻之〉札记》(稿本)第十三条。

[iii]《说文》:亶“从亶(无下部旦字)旦声”。

[iv]周凤五先生认为:《忠信之道》8号简中的“旦(从彳)而可受也”的“旦(从彳)”当读为“邅”,《穷达以时》中的“旦(从辶)”亦读为“邅”(《郭店楚简〈忠信之道〉考释》,《中国文字》新廿四辑,艺文印书馆1998年12月)。可参看。

[v]《郭店楚简研究·文字编》,586页,艺文印书馆1999年。

[vi]《郭店楚简识字札记》(稿本)第十七条。

[vii]参看裘锡圭:《谈谈随县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文物》1979年第7期。

[viii]《郭店楚简文字考释拾遗》,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国际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1998年,成都。刘先生释“谳”之说见所撰《包山楚简司法术语考释》,载《简帛研究》第二辑,法律出版社1996年。

[ix]《曾侯乙墓钟、磬铭文与考释》,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附录二,文物出版社1989年。

[x]《荆门郭店竹简老子解诂》,25页,艺文印书馆1999年。

[xi]唐作藩:《上古音手册》,33、77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2年。

[xii]刘信芳:《郭店楚简文字考释拾遗》;《郭店楚简研究·文字编》“绪言”第7页;袁国华:《郭店楚简文字考释十一则》,《中国文字》新廿四期。

[xiii]《上古音手册》,28页。

[xiv]《上古音手册》,49、137页。

[xv]“抵捂”亦作“抵忤”、“低午(从走)”等,在传世古书中最早见于《管子·心术上》。参看朱起凤:《辞通》180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xvi]《上古音手册》8、97页。

[xvii]“示”形释文未及,《郭店楚简研究·文字编》已隶出,见308、603页。

[xviii]《汗简注释》26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

[xix]《郭店竹简释字七则》,《武汉大学学报》本期。

[xx]同注19。

[xxi]纬(违)之解读,参看颜世铉:《郭店楚墓竹简儒家典籍文字考释》(稿本)第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