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者文章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杨华:冯天瑜教授“珞珈讲坛”主持词

冯天瑜教授“珞珈讲坛”主持词

(2018年3月2日上午9:30)

杨 华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随着珞珈山上的红梅盛开,武汉大学这所百年老校再度感受到浓厚春意和盎然生机。今天正值中国农历元宵佳节,我们在这里举行武汉大学第219场珞珈讲坛,也是这个论坛本年度的首场讲座。

珞珈讲坛是武汉大学的高端学术讲座,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作为讲坛嘉宾。选定在武汉大学的老图书馆这个地方举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里是武大校园的地理至高点,也象征着知识和思想的至高点,是武大师生心目中最神圣的学术殿堂。在这个神圣而又庄严的场所举办珞珈讲坛,既表示对学术和智慧的敬畏,也表示对各位学术大师的崇敬。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我校的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前来设帐开讲。在演讲之前,请允许我对冯先生的学术贡献略加绍介,以作引言。

冯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文化史研究专家。他幼承庭训,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大学阶段学习生物学,后来转向人文学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热中,他是最早的一批参与者,也是最先涉足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学者之一。他领衔撰写了近百万字的《中华文化史》,这是新中国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部中国文化史,在学术界、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90年代出版的《中华元典精神》,不仅归纳出先秦诸子的元典思想,而且总结出历史重演律,把先秦的元典思想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转变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人类文化的螺旋式上升。张岱年先生称之为对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后来他长期在日本讲学,接触到东亚的语言传播问题,开始研究近代新语,出版了《新语探源》《近代汉字术语的生成演变与中西日文化互动研究》等书,由之揭示文化术语在中、西、日之间的传播路径,把一般的语言学研究上升为全局性的近代文化史研究,展现了近几百年来古今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会状貌。

沿着这条逻辑,他梳理了大量思想史材料,出版了《“封建”考论》一书,对“封建”概念在20世纪中国如何被误读误用的过程加以考辨。这部著作被学者誉为封建社会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李根蟠语),是一部“精湛的‘封建’概念学术史”(方维规语),是“拨开近百年‘封建’概念的迷雾”的大制作(张绪山语)。

晚年,他又将自己早年创立的“文化生态”学说和“中国文化特质”学说加以充实拓展,出版了《中国文化生成史》,可以视为他对于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个理论总结。

除了上述几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外,他还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辛亥首义史》、《张之洞评传》、《中国文化史断想》、《“千岁丸”上海行》、《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晚清经世实学》(合著),等等。冯先生笔耕之勤奋,著述之丰硕,创造活力之充盈,有目共睹。最近,他还与任放教授合著出版《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渊源》刚刚出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策划,目前正在整理中的《冯天瑜文存》达20卷之多!

冯先生的研究,奉行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力求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的交融互摄,展示出历史研究尤其是文化史研究的魅力。所以,他的学术影响力完全超越了历史学科,可以说惠及所有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乃至整个知识界、思想界。他的论著有不少被译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和韩文出版。

正因为此,冯先生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学术著作多次获奖。他被评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湖北省首批“荆楚社科名家”,被聘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同时还担任湖北省及武汉市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总编辑等职。

今天冯先生要演讲的内容,是他长期研究的中国文化近代转型问题。虽然只是他研究领域的一个小片断,但是我们可以由小窥大,了解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令人期待。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冯天瑜先生为我们带来题为《明清之际四杰学术“近代性”考略》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