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者文章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陈来 张昭炜: 《阳明学文献与思想》前言

2017年8月26至27日,由清华大学国学院主办、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阳明学文献与思想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这次会议明代思想研讨系列会议的第一场。2018年8月,清华大学国学院主办的第二场会议在甲所召开,主题是“刘宗周与明清之际儒学——纪念刘宗周诞辰440周年学术研讨会”。我们还计划于2019年召开“方以智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希望这些连续的会议能推动明代思想研究,助力中青年学者成长。

阳明学是明代思想史的重心,需要整理的文献及研究的内容都很丰富。阳明学的研究既要兼顾社会需求,同时也应坚守学术本位,尤其对于学者,应该以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为中心。阳明学文献是思想研究的基础,阳明学思想史的研究水平紧密联系着阳明学文献研究的水平。回顾近四十年的阳明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从《王阳明全集》到《传习录注疏》,再至《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陆续整理出版,阳明学的深入研究得益于新文献的发现与整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随着阳明学深入研究,阳明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渐趋疏离:文献学整理者侧重版本,珍本是关注的重点;思想史研究者重视文献的思想价值。当然,二者亦有结合点,如那些既是珍本又是重要思想资料的文献。但是,二者的分歧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事阳明学文献整理者多侧重于文献本身,甚至沉湎其中,没有拣择,忽视思想研究,缺乏阳明学发展通史的全面了解,这不仅有碍于义理的深入,而且在义理辨析精微处容易出现标点断句错误。单纯从事思想史研究者,如果不建立在文献基础上,则易导致人云亦云,悬浮无根,立论不牢固;如果不发掘新的文献,很难超越既有的思想史研究成果。在文献整理的客观要求上,经过前期的工作,一些重要的阳明后学在文集整理与研究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这需要寻求新的阳明学文献与思想学术增长点。文献与思想兼顾,不仅有利于整理者选择有重要思想价值的文献优先整理,而且有利于研究者能够快速将新整理的文献纳入研究范围,从而形成新成果,推动阳明学发展。

从本次会议论文来看,既有针对王阳明的思想专题论述、行实年谱考证,又有王阳明新的文献辑录;既有阳明学的特定问题探讨,又有针对重要阳明后学学者的思想梳理;既讨论阳明后学的新文献,又论述这些新文献的思想。另外,还有阳明学的经学、四书学以及现代新儒家阳明学研究等论文,这本论文集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阳明学的新发展。这让我们看到阳明学在文献、思想、以及文献与思想融合方面仍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会议研讨中,参会者达成了一些共识,如果学者能够继续这次会议精神,在今后深入文献整理、思想研究与兼顾二者,这便达到了会议目的。

这次会议得到了朱鸿林、钟彩钧、吴震等专家的支持,他们的发言为今后的阳明学研究提示了方向,并为参会者的论文提供了精彩的点评。参会者不仅共同参与了富有启发的讨论,并在吸收各位专家点评的基础上,改进了论文。非常感谢专家们的支持!感谢出版社同仁的支持!尤其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冯春凤主任为我们亲自编辑这本论文集!这次会议是在暑假期间举行的,高海波、赵金刚、朱雷、申祖胜、吕志朋、焦德明、张洪义等放弃了休息时间,努力承担会务工作,在此谨致谢意!

陈来  张昭炜 

二〇一八年十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