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Xiong Shi-li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熊十力(1885—1968)先生,别号子真、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我校作为熊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之一,可谓先得地利。熊先生早年投身于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中年慨然脱离政界,潜心研究哲学,曾师从欧阳竟无研习法相唯识之学,继被蔡元培礼聘到北京大学讲授佛学,后自觉佛教“唯识之学”有待发展,自创《新唯识论》。他努力吸取中国“易哲学”生生、健动之精神,重新阐释儒家哲学,成为“后五四时期”我国哲学界的奇才、颇具独创精神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遗著有500万字,由武汉大学萧萐父、郭齐勇教授主编的八卷(外加附卷)本《熊十力全集》已于2001年8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集》是迄今为止海内外第一部完整的权威定本,共十大册,校勘精湛,资料搜罗完备。它的出版,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思想遗产的整理和发掘,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是熊十力先生过世三十三周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在武汉大学召开“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是想通过《熊十力全集》的出版来纪念这位思想巨人、哲学家,同时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再次加深对熊先生思想的理解,为21世纪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在新的层次上的对话作出贡献。9月7—9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系和湖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此次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港地区、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的学者70余人,教育部及校方有关领导莅临了本次大会,著名学者任继愈、汤一介、方克立、萧萐父、陈来、郭齐勇、高瑞泉、卜松山、吾妻重二和林安梧等先生参与了这次大会。会议的第一天举行了隆重的《熊十力全集》首发式及赠书仪式,在研讨会的三天时间里分别就熊十力的儒学与新儒学思想、熊十力的心性论与宋明儒学、熊十力的佛学思想、现代西方哲学视域观照下的熊十力哲学、熊十力哲学的创新与限制、熊十力与20世纪中国哲学及熊十力哲学、熊十力哲学的创新与限制、熊十力与20世纪中国哲学及熊十力哲学的现代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代表还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等地。下面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研究生陈仁仁所作的内容综述。

一、关于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时代文化背景

任继愈教授指出中国哲学深入生活,不走纯学术的传统要保留,但西方哲学的发展所展示的由浑沌到分析再到综合的未来学术大势,是认识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也要这样走,才能构建新体系,适应新时代。汤一介教授认为一个新的轴心时代正在出现。他总结了该时代全球意识下文化多元发展,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化研究等特点。德国学者卜松山教授具有类似的全球化中文化多元的看法。同时他也提示了跨文化语境中中西方价值的相互移植模式。

二、熊十力哲学的创新与限制

方克立教授把熊十力放在现代新儒学思潮的整体背景下,肯定了其创造性诠释传统的现代意义。麻天祥教授通过考察熊十力的学佛因佛以及熊氏对空有二宗大义的评判,指出熊氏思想尤其是他的“本心”本体论乃是在对佛法的扬弃与抉择并折衷于易的基础上形成的。麻教授指出,熊氏的本心本体论不仅是中国佛学在近代思辨发展的最高层次,同样也是中国哲学在近代实现创造性转化的最高层次。台湾学者赖贤宗指出熊十力以翕辟的本体功能代替了护法的识转变,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本体哲学。

高瑞泉教授集中探讨了熊十力的直觉理论。他认为熊氏的直觉方法是超越理智的高级精神现象,是“思辨后的直觉”,应当与深层心理学本能冲动的直觉以及传统“顿悟”式的直觉相区别。熊氏之直觉,最终是直觉所得之德性如何在实践中展现为德行的问题。丁为祥教授指出熊十力“科玄两造之真理”是20世纪儒学研究中一个最富创造力的模式。他融合中西文化区分科学真理与玄学真理,又使二者在立体结构的不同层面“同为真理”,从而撑开了儒学传统,为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新的模型。

除以上对熊十力哲学思想内部结构进行探讨与辨析之外,会议还论及熊十力的人伦哲学,创造哲学、“变”的观念以及易学史观,明清学术史观等。唐明邦教授、吴根友副教授均指出熊十力在认识与评判中存在误区,有诸多缺失。日本关西大学吾妻重二教授则研究了民国时期的学院哲学,考察了《哲学评论》与中国哲学会在中西哲学互动中的贡献。

三、熊十力、其他新儒家与西方哲学之比较

郭齐勇教授具体探讨了熊十力与唐君毅在刘蕺山“意”与“诚意”观上的讨论与分歧。唐君毅以现代哲学方法诠释的蕺山学正是熊十力所反对与批评的。郭教授指出,熊氏没有分疏“意”的层面,对蕺山的原始材料研读不够,所用哲学方法也不够,而唐君毅的研究真正发掘了蕺山对阳明学的发展与贡献。这正是第二代新儒家的胜场。陈来教授辨析比较了熊十力与梁漱溟、马一浮的“哲学”观念。他指出,熊十力把哲学理解为超乎西方传统爱智的意义,在哲学观念中加入东方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意义,因而使其哲学体系成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典范。

胡伟希教授认为康德对现象界与本体界的二分造成了西方“转识成智”传统的断裂,而熊十力却以其“体用不二、即体即用”的本体论思想将“转识成智”、“转智成识”统一起来,为西方哲学“转识成智”的困境提供解决的思路,扩大了哲学形上思考的地盘,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胡军教授认为熊十力不了解西方哲学,把知识论与哲学区别开来使二者分属不同的领域,熊氏的哲学观最终决定了他不可能建立起量论。

四、当代新儒家未来发展走势

李翔海教授集中探讨了后牟宗三时代新儒家的发展走势问题。他认为有三种走势值得注意:一是以杜维明、刘述先等海内外华裔学者为代表,继续提供在世界文明的广阔背景之下开展对话;二是以王邦雄教授为代表的港台新儒家提出“中学为用”的观念,表明其理论兴奋点已开始向儒家学理在现实层面的推扩转移;三是林安梧教授提出了“后新儒学”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在对现代新儒学自身矛盾的内在批判反省的基础上力图有所开新的理论意向。台湾学者林安梧教授在会议报告中就表明了这种转向的努力。日本创价大学 口胜考察了现代新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价值。郭齐勇教授对近20年中国大陆学人有关当代新儒学研究作了系统的回顾与展望,他认为对现当代新儒学的研究萌生了一些问题意识,包括对现代性的反省,“文明对话”与“文明中国”,儒家价值与全球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儒学与现代民主、自由主义的关系,儒学的宗教性与超越性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先生在《熊十力全集》扉页上欣然题诗曰:“八卷雄文慧命传,无穷悲愿说人天;神州鼎革艰难甚,唤起狷狂共着鞭。”此次研讨会以及全集的出版,也必将再一次唤起海内外知识界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现代转化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