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19日,“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2017”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举行。此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4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2篇。
著名中国文化史家、荆楚社科名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冯天瑜先生,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分别作了题为《观照中国文化史的两个重点》、《论中国智慧》和《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的报告。开幕式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教授主持。
在为期一天会议中,共进行了三场学术研讨,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锋教授、陈文新教授和中心副主任余来明教授主持,先后有22位学者先后发言,各自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讨论,如周积明教授的《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思考》、江畅教授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左东岭教授的《大文观与中国文论精神》、陈文新教授的《中国文化中的小说传统》、梁枢先生的《三种语境初解——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研究》、常建华教授的《中国宗族史的当代启示》、何晓明教授的《中国人的“五观”》、汤勤福教授的《中华传统礼制现代价值论析》、杨华教授的《中国何以成为“礼仪之邦”?》、涂可国教授的《儒家文化的层次性及其人文意蕴》等;也有对具体文化问题的分析,如李锐教授的《对天人合一的思索》、陈支平教授的《阳明学成立与发展的理学思想渊源》、田兆元教授的《论传统意象符号系统及其重建》、姜生教授的《汉代儒生的“道教”》、张昭炜教授的《扬雄的缄默与太玄》、张伟然教授的《基于语感资料的唐代汉语方言分区》、范金民教授的《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实录——佚名<圣驾五幸江南恭录>解读》、陈锋教授的《人口流动与文化的传播——以清代徽商移居汉口为例》、吴根友教授的《戴震的经学解释学及其当代活化》、张晓虹教授的《汉水流域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地理背景》、李维武教授的《心理之间:本体的主体性与本体的理想性——以熊十力、冯友兰、贺麟为中心》、徐水生教授的《日本近代文化“脱亚入欧说”质疑——兼论中国古代哲学在日本近代化中的影响》等。研讨中,与会学者纷纷就时下正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表看法,同时结合自身研究,对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储昭华教授主持,中心主任杨华教授做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