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制度文化史学术研讨会暨冯天瑜教授新书发布会举行

12710

2024年3月23日,在冯天瑜教授逝世一周年后,武汉大学举办了制度文化史学术研讨会暨冯天瑜教授新书《周制与秦制》发布会。冯教授的同行、同事、学生共100余人聚首武汉大学,通过学术讨论、新书发布和塑像揭幕的形式,回顾他的学术成就,缅怀他的音容笑貌。

冯天瑜教授(1942-2023)


合影留念

当日上午,研讨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召开。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冯天瑜教授对我国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和武汉大学的中国文化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是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他对学术的执着和专注超出常人。冯教授将冯家几代人积累的艺术精品捐赠给武汉大学,这些珍品至今仍是武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冯教授把人生最精华的时光都奉献给了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骄傲,他的去世是中国史学界、文化界和武汉大学的重大损失。黄泰岩教授呼吁大家向冯教授学习,为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

《周制与秦制》

接着举行了《周制与秦制》出版发布仪式。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王希总编辑介绍了该书的编辑和出版过程。《周制与秦制》是冯天瑜教授在病榻上完成的最后遗著,学术界和全社会期盼已久。该书认为,制度文化史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当予以特别关注。周制的宗法属性与秦制的君主专制独断性,均给中国传统社会进步造成障碍。传统既是前行的地基,又是前行的约束。该书主张摒弃周制和秦制的负面内容,鉴取其优秀可取之处,同时吸收外来制度文化的可取之处,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服务。

《周制与秦制》出版发布仪式

新书发布仪式之后,会议围绕冯天瑜教授晚年的研究主题“中国制度文化史”,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和中国文化史学科建设等论题,展开热烈讨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术单位的唐翼明、严昌洪、罗福惠、郭齐勇、张国刚、欧阳哲生、马敏、韩东育、孙江、张宝明、陈伟、陈锋、陈文新、徐少华、涂文学等20多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学者们在发言中回顾与冯天瑜教授的学术交往,追忆他的学术精神,高度评价他的学术成就。学者们指出,冯教授虽然与世长辞,但《周制与秦制》凝聚着他晚年的思想精髓,是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冯先生谦逊温和、朴实真诚的君子之风,博闻强识、长于思辨的学术才能,以及多才多艺、妙笔生花的人文修养,无不展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激励着青年学人专心向学、勇攀高峰。

会议现场

下午在石门峰名人文化园冯天瑜教授的墓前,举行了庄重的冯天瑜雕像揭幕仪式。著名艺术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教授的团队介绍了他们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时从冯先生人格中获得的精神力量。他们研究了冯先生各个阶段的照片与资料,抓住一个永恒的瞬间,设计出这座尊贵的雕像,将先生勤奋治学、谦逊冲淡、公正无私、通达随缘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了出来。

冯天瑜先生塑像

冯天瑜先生塑像揭幕仪式

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教授代表学校指出,冯天瑜教授是中国文化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既是立言的学者,更是立德、立功的智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吴为山教授团队的倾心研究与精彩设计表示感谢。

冯天瑜教授的同事、武汉大学资深教授胡德坤老师,深情地追忆了与冯教授相识相知近四十年的点点滴滴。他说,冯老师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终生为国为民,奋斗不息。他用“珞珈又一擎天柱,桃李无言自有蹊”的诗句,赞誉冯天瑜教授的正直品格和杰出贡献。冯先生雕像在追思故人的清明节前落成,作为挚友的胡教授倍感欣慰,他说这不仅是对冯先生的永久纪念,也是鼓励生者发扬冯先生的精神,在新时代做出更大贡献的动力。

湖北大学何晓明教授作为冯教授的学生代表发言,认为冯先生终生坚守平民本位和学人初心,坚守家国情怀、批判意识和人文精神,学生们立誓要继承先生遗志,学习先生优秀品格,砥砺前行。冯先生故乡代表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刘晓军主任和家属代表冯天瑾教授也分别致辞。随后学者们参观了设在该墓园的“冯天瑜教授纪念展”。

墓园合影留念

此次学术会议,由冯天瑜教授生前创办的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台湾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举办。

文:张跃月

图: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