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简报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果简报2001年第2期(总第2期)

● 2000年10月,丁四新讲师的博士论文《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在该论文中,作者采用义理与考据相结合的方法,对《郭店楚墓竹简》中的重要篇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整体的勾勒与通论。认为郭店简书乃是战国中期偏晚以前制作或传抄的儒道著作。前五章对《老子》、《太一生水》两种道家著作,《五行》、《性自命出》和《语丛》六篇儒家著作进行了专章的研究。简本《老子》三组在抄作时间上呈现出历时性变化的文本特征;在战国早期,《老子》当远较郭店简本三组的总和为多。

作者认为简本《老子》的发现,对于老子原来的思想及原始儒道关系的理解,也具有重要意义。《太一生水》的理论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宇宙生成论系统的构筑上,可能出于战国中期南方楚道家之手。对于儒简《五行》、《性自命出》及《语丛》诸篇,本书深论其心性论及伦理思想,对心性论所根源的天命、天道观亦有所探究。在分析各篇简书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又结合世传文献的考证,认为楚简《五行》可能出自子思或世硕之手,但后者的可能性大于前者;《性自命出》可能的作者颇多,与思孟学派、世硕诸儒相关较大;《语丛》前三与第四篇并非同例,前三篇乃按内容的不同而编次、抄作的儒书语摘,而第四篇则有可能属于战国中期纵横游士之编作,或更可能因为士为君的需要而编联、汇抄在一起的。后五章乃通论简书的天命与天道、人性与人心、治道与伦理思想。天命与天道是心性论的根源,心性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而治道与伦理既是天命与天道的落实,同时更是心性论的外显。此外本书在后三章对《穷达以时》、《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和《唐虞之道》等篇简书亦有着重论述,对它们各自的思想内涵尤有深入的发掘和说明。总之从思想上来说,郭店简书尤其是儒家简书的部分,其理论内核乃集中在心性论上,其思想的深刻,复杂与系统,足以反映孔孟之间中国儒家思想的一般面貌,而且对于中国心性论思想的确认与肯定,对于中国哲学思想主题变迁的重新理解与把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李学勤教授指出,该书“是一篇很好的博士论文,说明作者在中国哲学领域中已有深厚基础。”庞朴教授认为该书无论是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是在研究的态度与方法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萧萐父教授赞扬该书“扬榷诸家,自主权衡,提出不少独得之见,详人所略,发人未发;对当前楚简的深入研究,起到了可贵的推动作用。”

● 2000年10月,李维武教授的专著《王充与中国文化》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 2001年2月,李维武教授的专著《徐复观学术思想评传》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 2001年5月15日,李维武教授发表论文《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于《福建论坛》2001年第3期。

● 李维武教授发表于《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的论文《儒家生成形态的历史形成与未来转化》由《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约5000字。李教授在该文中认为:儒学在从先秦至20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人生儒学、社会儒学、政治儒学、形上儒学、考据儒学、文化儒学等不同的生存形态。儒学在未来的生存形态,在于根据儒学的特质和中国人生活世界的变化,重建人生儒学,进一步发展文化儒学和形上儒学,做好社会儒学、政治儒学资源的转化。

● 2000年11月,龙泉明教授的专著《现代诗学》(与邹建军合著)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2001年5月,龙泉明教授在《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发表论文《我看“后新诗潮”》。

● 2001年5月,龙泉明教授在《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3期发表论文《中国诗歌回顾与展望》。

● 2000年11月,陈文新教授的专著《明代诗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已发表和拟发表部分如下:

1.《明代诗学论诗文体性之异》,《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1期全文收入,《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4期摘要转载,《新华文摘》2000年8期收目;见该书第二章。

2.《公安派诗学的重新考察》,《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4期;见该书第三章。

3.《明代诗学三论》,《文学评论丛刊》第三卷第二期;系本书绪论。

4.《明代诗学对“诗史”概念的辨证》,《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6期;见该书第五章。

5.《王孟诗风在明代诗学中的沉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0年卷;见该书第五章。

6.《格调派的演变历程及其对意图说的否定》,《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见该书第五章。

7.《“真诗在民间”:明代诗学对同一命题的多重阐释》,《杭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见该书第一章。

8.《明代诗学主流派的内部争执》,《东方丛刊》2001年第2期,见该书第三章。

9.《论前后七子的诗学祈向》,《洛阳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见该书第三章。

10.《明代前期的哲学流变与诗学流派》,《人文论丛》2001年卷。

11.《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文学评论》。

12.《近二十年代明代诗学研究状况综述》,《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4月24日,武汉大学艺术系主任郑传寅教授发表书评《真力弥满》于《文艺报》第3版,对陈文新教授的新著《明代诗学》给予高度评价。郑文认为, 《明代诗学》不仅描绘了明代诗学的基本面貌,概括了这一时期主要的理论建树,而且尝试建构了明代诗学的理论体系,从而提高了明代诗学研究的理论层次。作者能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来建构系统的明代诗学,能密切联系诗歌创作实际去发掘明代诗学理论命题的丰富内涵,衡定其理论价值,使之显得真力弥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陈著不仅重视理论建构,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而且也十分重视材料的梳理与辨析,这就使其新见有足够的材料作为支撑,不尚空言,无可辩驳。

● 《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发表陈文新教授《明代格调派的演变历程及其对意图说的否定》、熊礼汇教授《略论王阳明对明代散文流派演变之影响》、陈顺智教授《东晋玄言诗发展述略》、余传棚副教授《花间词派评辨》等4篇论文,这组论文均为陈文新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项目的成果。

● 2001年5月13日,陈文新教授发表论文《“戏说”现象浅析》于《人民日报》第4版。

● 2001年5月,《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发表程华平《上海近代小说暨陆士谔小说国际研讨会综述》,文中对陈文新教授提交该大会的论文《<新石头记>的文化解读》(与王同舟合作)给予较高评价。

● 2001年6月,陈文新教授在《蒲松龄研究》纪念蒲松龄诞辰360周年专号上发表论文《纪晓岚对<聊斋志异>的批评与调侃》。

● 2001年6月,陈文新教授在《水浒争鸣》第6辑(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金圣叹论小说“文法”》。

● 彭富春教授在《学术月刊》2001年第1期发表论文《现代性的意义》。

● 2001年5月,彭富春教授在《哲学研究》2001年第5期发表论文《马克思美学的现代意义》。

● 2001年5月,彭富春教授在《文艺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论文《当代中国思想的困境与出路》

● 2001年5月,彭富春教授在《哲学动态》2001年第5期发表论文《西方海德格尔研究述评(一)》。

● 2001年6月,彭富春教授在《哲学动态》2001年第6期发表论文《西方海德格尔研究述评(二)》。

● 北京大学教授,我中心兼职研究人员陈来先生在《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1期发表论文《王龙溪、邹东廓等集所见王阳明言行佚文》;他还在《孔子研究》2001年第1期发表论文《儒家礼学的精神与21世纪》。

● 2001年5月,陈来教授在《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发表论文《梁漱溟的早期文化观》。

● 2001年5月,陈来教授在《浙江学刊》2001年第3期发表论文《宋明儒学研究的方法、视点和趋向》

● 复旦大学教授,我中心兼职研究人员王振忠先生发表论文《清代一个徽州村落的文化与社会变迁》于朱国宏等主编的《中国社会变迁反观与前瞻》一书,该书2001年3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 2001年4月,由邹逸麟教授任主编,我中心兼职研究人员王振忠教授任副主编的《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 杨逢彬副教授在《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发表论文《关于殷墟甲骨刻辞的形容词》,该文是杨逢彬目前正在撰写的专著《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的一部分。

● 2001年5月,徐少华教授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发表论文《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的交通与城镇经济发展》。

● 2001年6月,徐少华教授在《江汉论坛》第6期发表论文《郭店楚简<六德篇>探析》。

● 向荣副教授发表于《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的论文《16、17世纪英国政治文化中的父权主义》由《新华文摘》2001年第5期转载约5500字。作者在文中认为:父权主义是在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为适应秩序和稳定的需要产生的,它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君主实施社会控制提供了合法性根据。但是,同大陆欧洲的绝对主义思想有所不同,它不是以神秘的神权为基础的,而是通过家国类比,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引出服从君主及其所代表的国家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从而有助于君主和臣民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同马基雅维里“工具理性”式的政治不同,父权主义重视政治的道德基础,强调统治者对臣民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暴君和暴政在英国的出现。父权主义有助于16、17世纪的英国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是英国率先完成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