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光明日报刊载冯天瑜教授《关于“以民为本”的历史思考》一文。
2.2003年11月25日,陈锋教授《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腐败与世风》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
3.陈文新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于2003年1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
4.2003年10月,任放教授的博士论文《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获湖北省第五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5.7月1日,向荣教授的《集体行动与近代早期西欧鼠疫的消失》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
l陈伟教授《读沙市周家台秦简札记》载于《楚文化研究论集》第五集,黄山书社2003年6月。
陈伟教授《新蔡楚简零释》载于《华学》第六辑,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6月
2003年6月郭齐勇教授在《哲学伦理学评论》发表论文《有关儒学的自觉自识——兼评对儒学的误会与非议》。
吴根友教授《我们如何建立现代人际信任?》一文载于《长江日报》2003年6月5日第11版;《思想的出口国与进口国》一文载于《长江日报》2003年6月19日,第11版。
吴根友教授《简论早期梁启超的自由观》一文发表于《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吴根友教授《试论西译“自由”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由”观念的价值改写》一文载于刘可风主编:《哲学伦理学评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6月版。
吴根友教授著《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一书作为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l 7月1日,向荣教授的《集体行动与近代早期西欧鼠疫的消失》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
l陈文新教授的论文《< 西厢记>与< 红楼梦>》在《中华艺术论丛》第一辑发表,《论丛》2003年8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陈文新教授的论文《论明清小说的体性特征》在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小说研究会报》以第一篇的显著位置发表。
2003年8月,任放教授的博士论文《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003年8月,陈锋教授《武汉大学的武汉史研究》一文,发表于日本《近邻——近现代中国论坛》第43号。
陈文新教授的论文《中国古代四大诗学流别的纵向考察》为《新华文摘》2003年8期摘要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9期全文转载。论文原载《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
l 9月,杨逢彬教授的专著《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32万字)一书在正式动笔八年多以后,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郭齐勇教授《论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论智慧》一文,发表于《学术月刊》2003年第9期。
北京三联书店《道家文化研究》第20辑(2003年9月)发表《熊十力与道家》一文。
杨华副教授的《赗·襚·遣——简牍所见楚地助丧礼制研究》一文,发表于《学术月刊》2003年第9期。
l陈文新教授的论文《<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两种类型》被收录进第16届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年会暨“黄鹤楼与三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黄鹤楼前论三国》,该书2003年10月由艺术出版社出版。
2003年10月,任放教授的博士论文《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获湖北省第五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陈伟教授论文《入门·预流——楚史、楚简研究体验谈》(日文)载于《早稻田大学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报》第二号,2003年10月。
陈伟教授论文《竹书〈容成氏〉零释》载于《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2003年10月。
l陈文新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于2003年1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丛书共八册,其中《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由陈文新教授撰写。
陈文新教授的论文《论< 隋唐演义>的基本品格及其小说史意义》为《新华文摘》2003年第11期收目。该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19世纪的文学进程与中国思想文化变迁》成果,原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3年第4期。
2003年11月,任放教授的专著《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约40万字。该书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是陈锋教授主编的15至20世纪长江领域经济、社会与文化变迁书系之一。
2003年11月,程水金教授专著《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寻》第一卷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课题为200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1月20日,光明日报刊载冯天瑜教授《关于“以民为本”的历史思考》一文。
2003年11月25日,陈锋教授《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腐败与世风》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
l张建民教授《湖北分省问题述论》载于《江汉论坛》2003年12期;
张建民教授《明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载于《社会保障研究》2003年卷。
陈锋教授《20世纪清代财政史研究撮要》,发表于《人文论丛》2003年卷。
陈锋教授的《清代前期奏销制度与政策演变》,2003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1999—2000年)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