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简报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简报2001年第1期(总第1期)

● 我中心有多名校内专兼职研究人员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4年—98年度)。他们是:

一等奖:陈锋教授,《清代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调整》

龙泉明教授,《中国四十年代新诗研究》

二等奖:冯天瑜教授,《中华元典精神》

徐水生教授,《中国古代哲学对日本近代文化的影响》

三等奖:彭富春教授,《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

题》(德文)

郭齐勇教授,《梁漱溟哲学思想研究》

张建民教授,《灾害历史学》

李工真教授,《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徐少华教授,《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

李维武教授,《徐复观思想研究》

陈伟教授,《楚地新出简册研究》

陈文新教授,《中国文言小说审美研究》

● 《人文论丛》2000年卷出版,我中心若干成员有多篇文章发表,主要有:

郭齐勇:“五四”的反省与超越

——以现代性与传统为中心的思考

李维武:徐复观与唐纵——40年代的“改革”梦

陈 锋:清代财政行政组织与奏销制度的近代化

陈锋、张建民等:《近二十年湖北莲花村的经济变迁》

冯天瑜:幕末武士与晚清儒生——以1862年日本幕府访沪使团为素材

李工真:“柏林大学模式”及其发展

李少军:中日近代工业起步时期经济思想若干问题的比较

杨逢彬:甲骨刻辞琐记

陈文新:《金瓶梅》与《七发》

● 陈锋教授在《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发表《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进展》一文,对日本汉学界关于明清经济史的研究传统、最新进展作了介绍,并就其与国内相关学术研究作了比较分析。

● 陈文新教授在《文学评论丛刊》第3卷第2期上发表《明代诗学三论》一文,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11期全文转载了陈文新教授《明代诗学论诗文体性之异》(原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3期)

● 杨华副教授在《光明日报》2000年月11月17日发表《英美学者的礼制研究》一文,文中译介了英文世界的中国礼制研究,除了评述他们的最新成果之外,还对他们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作了评介。

● 陈伟教授在《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季刊)上发表《性自命出(上篇)校释》

一文,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上篇作了重新厘定、校释。陈伟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楚简的整理和研究,他对包山楚简的重新编连和校释曾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这是他相关成果的一部分。

● 我中心兼职教授王振忠的《徽州家族文书与徽州族谱——黟县史氏家族文书钞本研究》一文,发表于《中华谱牒研究——迈入新世纪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图书馆王鹤鸣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王振忠教授有关明清社会文化史,尤其是徽学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相当的知名度,他近年来积极购求、收录徽州地区的族谱、家书、文契、籍帐,利用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出版了多部专著。

● 陈文新教授在《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上发表《论穆宗初至懿宗末的唐人传奇》一文,又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

● 李维武教授在《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季刊)上发表《儒家生成形态的历史形成与未来转化》一文。

● 李工真教授在《世界历史》2000年第6期(双月刊)上发表《德意志中间等级与纳粹主义》一文。李工真教授一直关注德国现代化进程问题,

● 出版专著一部,并发表多篇论文,他试图从欧洲现代化的曲折过程中寻找某种可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加以借鉴的成分,他的一组论文已在国内同行引起相当的反响。

● 陈文新教授在《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6期上发表《明代诗学对“诗史”概念的辨证》一文。陈文新教授最近将学术焦点聚集在对明代诗学的考察上,他的相关系列论文已引起学界同行的关注。

● 陈文新教授在《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第5期上发表《论对刘基的理解与误解》一文。

● 陈文新教授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0年卷上发表《王孟诗风在明代诗学中的沉浮》一文。

● 王振忠教授在《炎黄纵横》2000年第6期上发表《福州民俗文化与日本江户时代的长崎》一文。

● 李维武教授所著《中国哲学的转型与重建》(15万字),收入《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哲学卷),2001年1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陈锋教授在武汉市国际咨询团第二次会议(9月28日—30日)上所作的咨询报告《武汉市国际性城市发展的进程与前瞻》,收入武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编的《新世纪的武汉:发展战略与对策》一书中,2000年12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锋教授是湖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北省常委、武汉大学九三学社负责人,多次参与省、市政府的相关决策讨论。此次出版的论文是他献计献策的一部分。

● 李工真教授的文章《“美国主义”与文化批评》(曾在我中心刊物《人文论丛》1998卷上刊发,后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1期摘录,并选入《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世界历史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陈文新教授在《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上发表《元白长篇叙事诗的类型特征及其流派意义》一文。

● 陈文新教授在《学术论坛》2001年第2期上发表《近百年来唐前志怪小说综合研究述评》一文。

● 陈文新教授在《山西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上发表《纪昀何以将笔记小说划归子部》一文。《学术论坛》封二简要介绍了陈文新教授生平。

● 向荣副教授在《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上发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政治文化中的父权主义》一文。

● 吴根友副教授在2001年1月16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近十年来美国儒学研究》一文。

● 2001年1月,德国特里尔大学寄来张杰(昌切)副教授的《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汉语文学诉求的悖论》一文德译稿,此前该文发表于国内《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此次译成德文发表曾征得作者同意,并附有作者简介。

● 2001年1月31日出版的日本东方学会主办的《东方学》第101辑,刊登了关西大学吾妻重二教授的《朱熹纪念国际学术会议》一文,文中较详细介绍了我中心郭齐勇教授关于朱子与王夫之心性情才论比较研究的论文,该论文在2000年10月上海召开的朱子学会议上发表。郭齐勇教授近年来除了主持《近50年来出土文献与中国哲学史》等国家重大课题、继续从事新儒学的研究之外,还在宋明理学的内在学理转进方面投入了相当的关注,这篇论文即是他在这方面系列成果的一部分。

● 2001年3月,张杰(昌切)副教授参加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研究中心举办的“邓一光《想起草原》讨论会”。

● 2001年3月,谢贵安副教授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旅游风俗》一书,该书共17.5万字,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旅行和游览相关的风俗民情,与同类著作相比,它更加关注旅游文化中行为层面的内容,颇具特色。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工作简报

● 2000年9月份以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光明日报》“历史周刊”联合开办的“海外汉学研究动态”专栏,连续刊发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如《国外郭店楚简研究述评》(邢文)、《美国宋史研究述评》(包伟民)、《百年之际的敦煌研究动态》(荣新江)、《近年来日本的明清经济社会史研究》(陈锋)、《英美学者的中国礼制研究》(杨华)、《近十年来美国儒学研究》(吴根友)等,这些文章的作者大都是近年来活跃在学术前沿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将境外的最新学术动态分专题加以评述,信息量大,资料来源新,已引起学界同行注目。

● 2000年11月8日,我中心兼职研究人员、荆州博物馆馆长彭浩研究员来我中心,作了题为《张家山汉简算术书的整理与研究》的报告,彭浩研究员是郭店竹简的主要整理者,参与过多起楚墓的发掘工作,与我中心陈伟教授等有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他近年来从事的张家山算术简的整理与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2000年11月8日,我中心兼职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来教授作了题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动态及其方法论启示》的报告。陈来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哲学史专家,与武汉大学萧箑父、郭齐勇等教授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他此次来我校哲学系还主持了两场博士论文答辩。

● 2000年11月18日至19日,《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在武汉大学联合举行“中国近代化史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就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理论和近代化史的进程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简报另附。

● 2000年11月中旬,徐少华教授出席在台北举办的“第一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讨会”,提交了题为《简帛五行篇比较研究》的论文。会后,又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从事了为期一周的访问研究,先后访问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静宜大学和中正大学。后又在香港顺访了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物处,与同行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徐少华教授长期从事楚文化研究,在英文世界已有相当的影响。

● 2000年11月22日—26日,应韩国成均馆大学的邀请,郭齐勇教授赴汉城出席“东亚细亚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朱熹与王夫之的“心性情才”论之比较》。

● 2000年12月1日至4日,我中心与武汉大学哲学系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青年易学研讨会”。简报另附。

● 2000年12月中旬,台湾大学中文系周凤五教授及其夫人林淑青教授(台湾史语所研究员),访问我中心,分别作了题为《九店楚简“告武夷”研究》和《史语所楚简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周教授近年来从事楚简研究工作,在包山楚简、郭店楚简和九店楚简等领域都有丰富的成果,他与我中心陈伟、徐少华教授有很好的学术合作关系,曾几次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林淑青教授此次就台湾史语所的工作作了生动的信息介绍,与在座的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 2000年12月26日,教育部下达教社政2000年13号文件,我中心被列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三批入选机构。

● 2000年11月、12月,我中心顾问、著名学者萧萐父教授两次向中心资料室捐赠图书计数百册。

● 2000年12月,我中心副主任郭齐勇教授当选为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 2000年12月8—10日,吴根友副教授在北京参加“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思想研讨会”,提交题为《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范式及其转换——冯友兰的哲学史研究》的论文,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

● 2000年12月,彭富春教授参加在厦门举行的中国现代性研讨会。

● 2000年12月14至16日,应中山大学邀请,郭齐勇赴广州出席了“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出土简帛与经学研究的范式问题》。还主持了一场博士论文答辩会。

● 2000年12月20日,陈文新教授为“珞珈人文论坛”作了题为《谁解其中味——红学的现状与未来》的学术演讲。

● 2000年12月29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网站正式对外开通,只要进入武汉大学网站,访问我中心主页,即可对我中心的概况和近期学术活动有大致了解。

● 2001年1月8日,日本爱知县立大学校长、著名明清史专家森正夫教授来我中心进行学术交流,作了题为“明清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报告。森正夫教授在明清经济史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与我校陈锋、张建民等教授近年来建立了学术联系,这是他首次到我中心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 2001年1月24日,我中心张建民教授和吴根友、杨华两位副教授分别就其出国访学经历作了汇报演讲,此前他们分别在日本德岛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作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他们分别回顾了各自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并对当今汉学研究的信息、方法,以及各类学术动态作了简单介绍,尤其是对中外的研究生教育方式作了比较。

● 2001年2月10日,教育部社政司顾海良司长来我中心视察调研,我校六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负责人集中在我中心会议室进行座谈。顾司长传达了教育部有关基地建设的精神,就如何加强基地建设提出了若干指导性意见,鼓励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科研改革的新模式。陈锋教授代表我中心作了工作汇报。我校胡德坤副校长、社科部陈广胜部长,以及人文学院陶梅生书记会谈时在座。

● 2001年2月8日至16日,陈锋教授参加湖北省政协第八届四次会议。

● 2001年2月27日,郭齐勇教授在全校作了题为《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演讲,引起很大反响,校刊次日作了专题报道。郭教授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仍然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自性,才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普世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一条通衢大道。这是我中心“系列人文讲座”在本年度的首场讲座。

● 2001年3月8日至10日,我中心兼职研究人员、日本早稻田大学工藤元男教授来我中心短期工作。3月9日下午作了题为《包山楚简“卜筮祭祷简”的研究背景》的学术报告,对他此前在本中心住所期间工作的成果作了汇报,并就他对于楚简所载祭祀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特点作了阐释。工藤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出土简帛的研究,尤其是在秦汉法律文书(云梦秦简)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工藤教授是我中心首期重大课题《战国时期楚地出土简册的整理与研究》的重要研究成员,其分工负责的部分是有关律令、祭祀和习俗等方面。他去年就曾在我中心的前身——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进行过为期一个月的住所研究。

● 2001年3月13日,陈文新教授向全校作了题为《我看< 红楼梦>》的讲座,这是我中心“系列人文讲座”在本年度的第二场。

● 2001年3月20日,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官文娜教授来我中心作了题为《日本家庭血缘结构的历史考察——中国宗族结构的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分“研究的目的”、“古代社会的婚姻形态及血缘结构”、“氏族系谱中的非出自(继嗣)系谱性质”、“日本历史上的养子制度”、“结语”五部分,对中日两国的宗族结构、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作了比较阐述,引起在座师生的热烈讨论。

● 2001年3月,中心制定“十五”规划,并分别寄与各学术委员及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全部得到反馈。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我中心的学术规划,并就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