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论丛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人文论丛》2006年卷目录

前 言………………………………………………………………郭齐勇(1)

儒学创新的哲学反思…………………………………………[美]杜维明(1)

中国传统知识与价值整体观之现代、后现代阐释………………刘述先(3)

论康德与儒家的理论关联…………………………………[美]成中英(14)

20世纪新儒家的大判教

——以唐、牟二先生为例……………………………………蔡仁厚(38)

《周易·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读……………… 戴琏璋(49)

我的儒学道路……………………………………………………霍韬晦(62)

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

——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郑大华(69)

从霍韬晦先生的书生事业看中国文化再生之转机……………李锦招(79)

时代与学问

——熊先生与牟先生的一次论辩……………………………杨祖汉(87)

明国时期中国的“哲学”与“玄学”

——以熊十力为中心…………………………………[日]吾妻重二(96)

熊十力与牟宗三关于《大学》释义的辩争——以《读经示要》为中心

…………………………………………………………………张学智(106)

论熊十力的哲学观………………………………………………李维武(115)

熊十力心性论的现代意义…………………………………[韩]高在旭(125)

晚年熊十力先生的“外王”论…………………………………高秀昌(134)

从心性本体到宇宙实体

——论“转变”在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中的意义…………郭美华(44)

略论熊十力“新唯识论”中的道家精神

——以他的哲学本体论为主…………………………………郭 刚(153)

略论现代儒学的伦理意义与功能

——以冯友兰《新世训》为中心……………………………陈 来(161)

“接着讲”:冯友兰的宋学旨趣…………………………………黄敦兵(174)

钱穆、唐君毅对新亚校训“诚明”的释义……………………何仁富(182)

当代新儒学道德规范根源之建立:从孔孟到牟宗三…………李瑞全(192)

牟宗三先生会通中西重建哲学系统的意义……………………郭齐勇(203)

论牟宗三易学中的“象”……………………………………[韩]郑炳硕(219)

牟宗三三系论的理论贡献及其方法终结………………………杨泽波(228)

徘徊在绝对与多元之间

——论牟宗三先生的“判教”……………………………………郑宗义(239)

评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特征”论………………………………李翔海(258)

客观化及其限制

——牟先生《荀学大略》解义……………………………………东方朔(266)

康德美学判断力进于其道德动力对新儒学之启发…………………周博裕(275)

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的融合之路

——牟宗三的突破、难题与启示…………………………储昭华、李思凡(283)

“自我坎陷”与“另一启始”:牟宗三与海德格尔的传统转化观及

文化会通问题……………………………………………………马 琳(290)

牟宗三先生早期宋明儒学研究的价值续论

——以《宋明儒学综述》及《陆王一系之心性之学》为例………黄敏浩(301)

目的与体性

——从人学体性学看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思想之发展……………吴 明(314)

牟宗三道统说述评………………………………………………………荆 雨(333)

唐君毅、牟宗三论道家哲学……………………………………………黄汉光(342)

儒学人文精神之重建

——由唐君毅先生之“重建人文精神”到霍韬晦先生之“人文主义须向东方回归”,兼论霍韬晦先生所开创的文化事业………………………陈可勇(350)

从唐君毅《人生之体验》谈儒学的生命教育………………………郑志明(362)

论霍韬晦先生对唐君毅先生“性情观”之继承……………………黎斯华(377)

论唐君毅先生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吴启超(386)

唐君毅人文宗教观与宗教宽容…………………………………………刘国强(395)

徐复观论儒家与宗教…………………………………………………李明辉(402)

民主政治与儒学传统

——徐复观“双重主体性”思想评述…………………………丁为祥(413)

儒学的自律演进与多向度发展

——兼论徐复观、余英时“汉学”之争………………………王守雪(422)

徐复观对《论语》“仁”的诠释……………………………………谢永鑫(430)

文明对话与当代儒学的发展…………………………………………景海峰(440)

从陈荣捷和杜维明看儒学研究的世界化…………………………周炽成(448)

人类文明的一体与两面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与杜维明“文明对话论”的政治哲学检视……………………………………………………………吴根友(455)

儒家视角下的多元现代性、新轴心文明与全球伦理

——论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胡治洪(463)

蔡仁厚文化哲学思想述略…………………………………………洪晓楠(479)

韦伯与现代新儒学…………………………………………………余怀彦(488)

传统价值理念的必要性辩护和挖掘路径

——略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柴文华(498)

从知识儒学走向生命儒学

——当代儒学的转向……………………………………………颜国伟(506)

现代新儒学论儒学与宗教性问题…………………………………李 建(520)

论人文主义与幸福问题之关系

——依现代新儒家而来的基础性理解…………………………张晚林(528)

张载哲学中的“体”与“本体”范畴……………………………田文军(535)

邵雍开宋代理学经学义理化之先声………………………………蔡方鹿(544)

再论“见在良知”…………………………………………………林月惠(554)

吕大临与“五峰蕺山系”…………………………………………文碧方(573)

当代韩国阳明学的研究活动及未来课题………………………[韩]梁承武(581)

朱子学的传播与普及

——《朱子训蒙绝句》如何被阅读…………………………[日]白井顺(594)

传统儒家修身学说及其现代价值

——以李材为中心……………………………………………………姚才刚(605)

焦竑会通三教的方式与途径……………………………………………黄 熹(611)

李光地的儒学志业………………………………………………………钟彩钧(622)

水的环境识觉与人的身心安居

——古典儒家环境与空间论的一个诠释……………………………潘朝阳(634)

论索隐派伪书《论语辨》及学问分际的问题……………………[美]李淳玲(648)

郭简乐教之“情”说在儒家道德哲学中的意义………………………李美燕(660)

从“体用架构的转接”与“概念篇目的比附”探讨《易》、《老》融通中的曲解问题…………………………………………………………………………颜国明(668)

发挥儒家道德宗教的功能………………………………………………蔡德贵(699)

“李约瑟难题”与内圣开出科学………………………………………陈卫平(704)

“存有三态论”及其本体诠释学

——后新儒学的思考向度之一……………………………………林安梧(715)

儒学在日本现代化中的多种走向

——以明治时代为中心………………………………………………徐水生(724)

作为理想人格建构的礼

——论儒家人格成长中一个忽略的问题……………………………龚建平(733)

儒佛会通的二种进路及其对近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张家成(742)

儒家伦理中之道德性与非道德性………………………………………黄慧英(749)

晚清台湾基层儒士的守旧思想及其根源:以吴子光为例……………黄丽生(758)

刘鉴泉先生的“人道”思想研究………………………………………欧阳祯人(772)

吴芳吉的儒学实践……………………………………………………黎汉基(781)

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林桂榛(793)

韩国儒教文化的存与变…………………………………………[韩]权容玉(798)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澳]梅约翰(803)

西方伦理关怀圈之扩展与儒家推恩的根据…………………………朱建民(811)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合法性问题

——一个“生命儒学”的回应……………………………………袁尚华(819)

各正性命与“政—治”生活境域的开通

——以早期中国哲学思想为中心…………………………………陈 赟 (828)

中西哲学主体意识觉醒方式概观………………………………………郭晓丽(836)

现当代新儒学的一次盛会

——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综述…………………………刘体胜(841)

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手册…………………………………………(848)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