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人文风教永 诗情哲慧两交辉——萧萐父教授学术生涯掠影…………………………………………田文军(1)
嘤其鸣矣………………………………………………………………………………(15)
诗词唱和与贺函集锦
嘤鸣篇
——诗友五十八载,穷达不异其心……………………………………………王滋源(35)
闻风相悦的知音
——记饶宗颐、萧萐父的学术交往与诗词唱和……………………………郑会欣(40)
诗缘师谊漫平章
——写在萐父老师八十寿诞日………………………………………………罗炽(44)
哲命诗魂化典辞…………………………………………………………………邓晓芒(50)
感而遂通
萧萐父先生对船山学的贡献…………………………………………………王兴国(53)
契真融美见精神
——《吹沙二集》读后,关于美与真之关系问题的思考…………………许苏民(61)
神州鼎格艰难甚 唤起幽潜共启蒙
——浅谈萧教授的学术思想………………………………………………钟兴锦(66)
萧萐父先生论中国启蒙哲学
——纪念萧萐父先生八十寿诞………………………………………………何仁富(79)
中国文化启蒙的悲怆变奏曲
——《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评介………………………………………………赵林(86)
吹沙者的足迹
——读《吹沙纪程》…………………………………………………………张志军(90)
“士之恒心”常昂扬
——贺萧萐父同志八十大寿……………………………………………………周继旨(94)
琐忆往事见友情……………………………………………………………………潘富恩(97)
记家中三宝……………………………………………………………………[美]李绍崑(100)
萐父先生论学二三事有感……………………………………………………魏宗禹(103)
珞珈求学散忆……………………………………………………………………蒋国保(110)
萧老师指引我走上学问之路…………………………………………………郭齐勇(114)
黄梅问学
——我与萧先生的缘……………………………………………………麻天祥(120)
走出“中西古今”之争,融会“中西古今”之学…………………………汤一介(122)
文明的对话: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传达的信息…………………………[美]杜维明(131)
关于启蒙运动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张芝联(139)
中华文化的三大传统…………………………………………………………方立天(145)
论库萨的尼古拉之思想与中国哲学的共性与区别…………[德]K.-H.Pohl(卜松山)(149)
商、周、秦、汉时期德治和法治思想的演变………………………………贾顺先(158)
六经诸子皆注脚
——毛泽东文化寻根之一………………………………………………汪澍白(16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程静宇(172)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刍议……………………………………………………李宗桂(183)
存在的价值之维………………………………………………………………杨国荣(197)
现代性的追求与反省
——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面相……………………………………………高瑞泉(207)
现代中国哲学的身份意识和形态特征…………………………………………景海峰(216)
日本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及其启示………………………………………………徐水生(228)
中国人观念中的上帝……………………………………………………………李大华(234)
20世纪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变迁……………………………………………崔大华(240)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形态、问题与思潮
——关于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李维武(246)
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邓晓芒(256)
作为世界哲学的儒学:对于波士顿儒家的回应………………………………刘述先(261)
儒家中庸之道与人文理性精神………………………………………………牟钟鉴(271)
儒学的宗教性与儒家的本体性思想…………………………………………段德智(276)
儒家“王道天下观”与当代国际和平的可能向度
——兼论康德等人有关“世界和平”的思想…………………………吴根友(285)
从重新评价到互动对话
——台湾对大陆近二十多年儒学研究的述评…………………………陈卫平(300)
读《经》管识…………………………………………………………………黄钊(310)
孔子论信………………………………………………………………………葛荣晋(317)
理学是传统儒学的超越和转生
——为萧萐父教授八十寿辰而作………………………………………张立文(321)
三苏蜀学与理学的相近处……………………………………………………蔡方鹿(332)
周敦颐宇宙图式论哲学形成的文化背景……………………………………舒金城(338)
重评张载由“气化论”证立的成德论………………………………………冯达文(346)
朱子《格致补传》的疏解……………………………………………………金春峰(355)
从王阳明到李贽………………………………………………………………李德永(367)
颜元与陈亮……………………………………………………………………李明友(375)
论“良知即是未发之中”
——从对阳明学的评价说起…………………………………………陈耀文(379)
左派王学与儒学的近代转型…………………………………………………闵乐晓(393)
晚明西学与中国学术近代转型………………………………………………冯天瑜(401)
“理学、天学”之间
——论晚明士大夫与传教士“会通中西”之哲学深意……………陈俊民(406)
“中国礼仪之争”中的术语与礼仪问题
——关于明清耶稣会士在华传教政策的争论………………………张国刚(426)
论明清之际的价值启蒙……………………………………………………赵馥洁(438)
关于明清启蒙与中体西用问题的通信……………………………………傅白庐(449)
“质测”与“通几”之学的方法论意义…………………………………蒋国保(451)
王船山《思问录》内篇思想研究…………………………………………陈来(459)
王夫之与中国古代辩证法…………………………………………………赖永海(473)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体现
——读王船山《读通鉴论》有感……………………………………周桂钿(483)
庄生之说,皆可因以通君子之道
——读王夫之的《庄子解》与《庄子通》…………………………萧汉明(488)
“两行”与治道
——读王船山《庄子解》……………………………………………严寿瀓(496)
宋明诗学的流变与王夫之诗学的理论品格………………………………陈文新(509)
试论船山诗学的内在矛盾性………………………………………………邹元江(516)
王船山的宇宙本体观………………………………………………………邓辉(524)
一分为二 二合为三
——浅介刘咸炘的哲学方法论…………………………………………庞朴(531)
双流刘氏学术述赞…………………………………………………………钟肇鹏(534)
章太炎论清代汉学(朴学)………………………………………………孔繁(539)
六译圣人赞…………………………………………………………………刘小枫(546)
冯友兰价值理性的终极意义与天人之际及其理性化方式………………王中江(552)
徐复观与社群主义…………………………………………………………李明辉(565)
主观的能动性………………………………………………………………韦政通(574)
现代新儒学的易学思想论纲………………………………………………郭齐勇(580)
中国古代易学发展的三个“圆圈”和它的终结
——为祝贺船山学专家萧萐父教授八十大寿而作……………陈远宁(591)
《易经通注》通经致用思想试探…………………………………………汪学群(602)
康德·意识形态·《周易》………………………………………………郝长墀(610)
《说卦》“穷理尽性”的道家理路………………………………………陈鼓应(616)
关于道家道教文化研究问题漫谈
——为祝贺萧萐父教授八十大寿而作………………………卿希泰(622)
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刘文英(626)
一言止杀,功垂万代
——读《长春真人西游记》……………………………………唐明邦(632)
替葛洪翻案
——略论葛洪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熊铁基(640)
论“我命在我”的道教养生精神
——对一种生命自我控制模式的分析……………………………詹石窗(647)
宋鸾《道德篇章玄颂》初探…………………………………………[日]山田俊(654)
另类的庄学
——论林希逸、释德清从儒、释两端对《庄子》的诠释………陈少明(661)
道家、道教与道学………………………………………………………黄海德(671)
论老庄法哲学的中庸态度与虚无主义倾向……………………………邓红蕾(681)
法显译《佛说大般泥洹经》与佛性说的传播…………………………楼宇烈(688)
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洪修平(695)
略说法显译《杂藏经》中的伦理观及其意义…………………………吕有祥(705)
惠能与禅宗的认识论哲学………………………………………………宫哲兵(711)
花在禅宗中的象征意义
——兼论围绕“拈花微笑”故事的两种禅思想……………何燕生(716)
石头禅派借易论禅及其意义……………………………………………刘泽亮(722)
“宗教文化”对现代公民社会建立的可能作用
——以“儒道佛为核心的诠释与阐析”…………………林安梧(730)
当代台湾佛教的初步考察与思考………………………………………何建明(737)
从现代性看“人间佛教”
——以问题为中心的论纲…………………………………………龚隽(744)
美义溯源
——由战国楚简中的“美”字看中国古代美意识的演变及其特点…高华平(756)
中国古代异端学术管窥…………………………………………………柴文华(762)
编者后记…………………………………………………………郭齐勇吴根友(770)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