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
昨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华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作为自己讲演的开始。
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举办的第75期市民大讲堂上,杨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文明”进行解读。这是市委宣传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讲活动之一。
绵延悠久,坚韧不绝。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懂汉朝的文字,能够欣赏唐诗宋词元曲,这是一种连续性文化。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
脱圣入俗,人文理性。中华文明从来不是神秘的文明,“超凡脱俗”不是主流。中国自古就有“敬德保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说法。
包融协和,有容乃大。“我们现在吃的黄瓜、葡萄、胡萝卜等,其实都是外来物种。”杨华说,物质上兼收并蓄、精神上思想开放,才有了现在的文明。
崇尚和平,偃武修文。“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内心的和谐。
注重伦理,道德教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孕育形成了传统道德及其价值观。“人之初,性本善”成为中国人启蒙教育及做人的信条。
在国家层面,如何将传统文明资源转化为当今中国的软实力?
杨华认为,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现代化事业的包袱,而是有益资源。比如传统文化说“百善孝为先”,这种“孝道”的弘扬与当今进入老年社会是有契合点的。
要接受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蔡元培曾讲:“曰自由,曰平等,曰博爱。此非法国人之私言也。吾国古人曰义曰恕曰仁,即此三达德耳。”仁爱、和平、诚信、公平、正义,这些文明共通的价值理念,都应该被接受。
要参与文明对话,赢取国际话语权。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深层次的文化对话,向世界传递中国五千年一脉相承的和谐文化,揭示当今中国的价值取向。
从个人层面来看,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杨华认为,要做到有知、有礼、有耻。
有知,是指受教育程度要高。杨华介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平均接受教育7.5年,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水平。而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超过12年。
“教育能够增长常识,消除愚昧。”杨华说,国家要加大提高教育力度,公民个人也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素质。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论语》中讲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有耻就是要遵守道德底线。所谓道德底线,就是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也是对行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我们处在社会当中,为人诚实、处事厚道、有良心,不损害他人和社会,遵纪守法就是我们的道德底线。
道德是根本,规则是保证,不论我们在怎样的社会环境里,我们都应该自尊、自制,坚守道德底线,遵循行为规则,捍卫公理和正义,用心呵护文明之花,使之永不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