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古井秋筠:读陈文新《〈红楼梦〉的现代误读》

胡适下了很大的功夫考证《红楼梦》的著者和本子,成为创立“新红学”的一代宗师,但是他却不止一次地宣称“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红楼梦》毫无价值”。如何认识这样一个矛盾的现象?《〈红楼梦〉的现代误读》这本书,从胡适的“科学”情结和“自传”情结的角度,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答案。按作者的说法,胡适的误读是“以判断代替理解”。如此评论胡适,在这之前我几乎没有见过。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对所谓探佚的分析。什么是探佚?作者认为:“探佚在本性上应归于创作的范畴而不是学术研究的范畴。”这真是一语中的。胡适说《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从此打开了对所谓“真本”探佚的大门。他和俞平伯并且以身示范,做了探佚的先行者。之后,探佚最用力、最持久者当属周汝昌。步其后尘的代表人物是作家刘心武。他们是想推倒后四十回,自己续一部《红楼梦》。这哪里是学术研究,完全是创作。但是他们又创作不出像样的东西。说人家是“狗尾续貂”,他们连狗尾巴都拿不出来。刘心武打着“揭秘”的旗号,不仅搞八十回后的探佚,还搞了前八十回的探佚,实际是索隐。这同样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创作,是重新编故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就这样被他们以探佚、索隐的名义全部推翻了。

《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曾经批评有些人惯作“杀风景语”。本书作者在自序中引用了这个话,说:“在《红楼梦》研究中,‘杀风景语’比比皆是。”诚哉斯言!“以判断代替理解”的误读,以及探佚、索隐之类,都是“杀风景语”。他们生生地把《红楼梦》给荼毒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50f470100cbu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