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刘海峰:跨学科、国际化的科举学研究

(“第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就像有的天才画家的作品要到画家去世多年之后,其真正价值才会被人们所认识一样,直到科举制废止多年之后,科举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价值才越来越被人们充分认识。

科举制是一个对中国文化有过全方位影响的传统考试制度,也是一个对东亚国家和地区影响至为深远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制度。作为研究科举的专学,科举学关注科举的方方面面,并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科举研究的整合。网络“中文维基百科”立有一个专门的“科举学”条目,其具体内容为:“传统中国由隋唐末(1905),实施科举制度前后大约1300年,是平民士子经过公平考试,获录取而成为官员的文官任用制度,也是世界最早、维持最久的任官制度,影响中国、亚洲乃至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公务员选拔机制。由于历经长远岁月的考验和修正,千余年间,牵涉的考试文体、学术风格、应试规范、社会习俗、阶级变动、国势强弱、官场积习、职业抉择、教育制度两性关系文学表现等等,都有深厚复杂的累积和意涵。对于这个广泛领域的关注,自然结合了许多专业领域的研究。到了2000年前后,这个领域的研究,渐渐形成一种专有名词,好像红学徽学甲骨学敦煌学一样,就称之为科举学。”(2009年7月22日搜索)我觉得这个解释颇为精练,相当到位。

跨学科研究是科举学的一大特征。许多学者从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哲学、文学的角度研究科举,虽然他们分布于不同的学科,但都在研究同一对象,使用共同的专业术语,有着共同的学术语言,因而逐渐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日本研究科举的学者,以东洋史学界和中国文学史学界为多。然而这次会议的主办方,一个是日本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包括中国文化论讲座、东洋史讲座和北海道中国哲学会,负责人是佐藤鍊太郎先生;另一个是东北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中国文化学讲座,负责人是三浦秀一先生,两位先生都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或中国哲学的著名学者,但近年来各主持一个科举研究方面的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课题,佐藤先生负责的课题是“关于科举的文献学综合研究”,三浦先生负责的课题为“关于作为思想史和社会史资料的科举答案之基础研究”,可以说这两个重大课题都是跨学科研究课题,他们的研究具有思想史的深度与高度。

2006年12月中旬,我和邓洪波教授应三浦秀一教授邀请,到日本东北大学参加其主办的“应用科举史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并应佐藤鍊太郎先生的邀请,到北海道大学作题为《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的演讲,受到两位先生及其助手的热情接待。在札幌临别前夕,两位先生说起他们主持的课题都将于2009年结题,并打算邀请我们再度来日本参加结题会议。我建议,若我们自己负责国际旅费,把经费用来多邀请几个中国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将结题会开成一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岂不更好?两位先生商议后同意了我的提议,于是就有了三年后我们今天(2009年8月27日)在札幌举办的“第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科举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科举研究也日益走向国际化。除中国以外,古代东亚世界还有日本实行过近两百年的科举制,并有韩国、越南两个相对独立的科举考试系统在长期运行。19世纪以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进而对世界各国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关于科举的多种西方文字的记载和韩国、越南历史上的科举文献,十分丰富,因此,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和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有许多学者在研究科举。由于问题重要,且研究对象、研究文献、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具有国际性,决定了科举学将会逐渐国际化。这次“第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举办,便是科举学走向国际化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学者在一起切磋琢磨共同关心的科举问题,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北海道大学和东北大学都是以原来帝国大学为底子的老牌大学,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三年来,两个主办单位的佐藤鍊太郎先生和三浦秀一先生,尤其是北海道大学的水上雅晴等学者,为会议的筹备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由于我的最初动议,给各位添了许多麻烦,在此,我要表示特别的谢意!

为了让大家了解最近的科举研究动态,我特地请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寄来《科举学论丛》2009年第1辑分送给各位代表,作为该馆的名誉馆长,希望各位今后能将大作赐给《科举学论丛》。另外,我还带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陈文新教授主编的《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介绍手册分发给各位,以便让大家了解此新世纪科举学“六大工程”之一的概貌和进展。随着科举文献的不断出版和研究成果的日新月异,科举学研究将成为一股日渐高涨的学术潮流。

1930年,中国著名学者陈寅恪曾指出:“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在21世纪初,我们也可以这么说:“科举学者,今日东亚学术之新潮流也。”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