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宏伟 徐薇
近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黄冈师院举行。来自海内外近8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00余位学者与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对明代文学作观照,并展开了在科举文化视野下对明代文学的研究,同时还对科举文化作了深入探讨。
一、传统的明代文学 研究众多学者对明代文学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究,提出了一些创见性的观点。如:(1)有学者立足诗史和诗学的演变,以对文人生存方式的考察为切入点,指出,元明之际的玉山雅会深深影响了当时的诗歌观念与创作风貌。(2)将个案研究融入对流派演变和文坛走向的考察当中。有学者指出,自明末清初以来,凡追溯“嘉定派”的酝酿过程,均掩盖了徐学谟的环链作用,从而导致有些表述或不完全合于事实,或纯属臆想捏造。由此切入对嘉万之际文学演变的考察,探讨了一些有文学史意义的论题。(3)从宗教的角度对作品文本进行观照。有学者认为,《金瓶梅词话》中的宗教描写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是作家用来表达创作意图的一种手段,并指出对此进行理论提纯完全有助于建构中国自己的叙事学理论。(4)有学者从性别叙事的角度考察作品文本及其产生背景,指出,《花笺记》凸显了作者批评贞节意识日趋宽松的社会风气,并意欲借女性德行重振世风的努力。也有学者从地域、民俗、文体研究、比较研究等角度观照明代文学。
二、科举文化视野下的明代文学研究在科举文化视野下对明代文学进行研究是此次研讨会的一个热点,与会学者主要从科举考试对士子人生遭际与心态及其创作的影响,科举文体及其与明代文学的互动等方面展开了研讨。前者主要着眼于科举作为间接因素对文学的影响,如有学者探讨了科举考试对吴伟业的影响,认为,以明崇祯辛未进士科为重要契机,吴伟业的文化心态与雅俗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发展线索——负恩愧悔的思想情感和沉郁苍凉的美学风格,在明清易代之际呈现出启蒙文学思想的亮色。后者主要着眼于科举作为直接因素与文学的互动,如有学者考察了唐宋派与明中期的科举文风,提出:唐宋派的兴起,科举的作用比阳明心学更加显著。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都是公认的八股文大家,唐宋派的许多论文主张,都是在批评当时科举文风的基础上展开的。其对欧、曾文章的偏爱,也是矫正科举文风的需要所致。有些学者则从言辞、法度和意境三个层面考察明正德、嘉靖时期“以古文为时文”这一特定的创作现象,提出:即便是在十分严肃的创作态度下,八股文依然可以写得委婉曲折、妙趣横生,因此应该更加公允地评价八股文的艺术成就。
三、科举文化研究会上,学者还从多个角度对八股取士制度及一些科举文献进行了研讨,特别是武汉大学即将推出的《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这套丛刊的内容包括:整理、研究反映科举制度沿革、影响及历代登科情形的文献;整理、研究与历代考试文体相关的教材、试卷、程文及论著等。与会学者认为,整理与研究历代科举文献,一方面是传承文化,传承文明,可以让这份丰厚的遗产发挥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去粗存精,古为今用。
(《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