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学者
学术动态
项目简介
学者文章
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中心简报
人文论丛
数字资源
媒体传真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读创鉴藏|《冯氏藏札》 两代学人守护中华古文献

读创鉴藏|《冯氏藏札》 两代学人守护中华古文献

读创文艺  09-25 16:06朗读全文

读创记者 刘娥

历史文化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编纂的《冯氏藏札》业内已跂足翘盼多时,将由长春出版社于10月出版,书中主要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史学家冯永轩先生(1897-1979)于上世纪20-60年代收藏的清代中期至民国年间文士、政要议学论政的书札手迹,及友朋致函、笔者师友来信,堪称近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是难得一见的历史材料,对于研究近现代史、楚史、西北边疆史等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冯氏藏札》与《冯氏藏墨》《冯氏藏币》均为冯天瑜先生秉承父亲冯永轩先生遗训,重新董理冯家集藏并编纂出版。这些集藏体现了冯氏两代学人对中华传统文献的热爱与赤忱,在长达半个世纪间,仅有公教薪水收入的学人孜孜不倦地访辑,节衣缩食地购置,期间遭逢战乱、政乱一再袭扰,终于集腋成裘,蔚为艺文大观,因此被认为播惠学林,亦是学界之幸。

六个编章侧写西北近代史、民国史

长春出版社社科人文中心主任张中良向记者介绍,《冯氏藏札》共计195通468页,主要是从冯永轩、冯天瑜先生集藏的信札中精选出一批颇具代表性的重要信札,囊括了从清代中期至现当代近三百年的历史,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包括清代中期至民国时期重要名流探讨文艺,湘军、淮军与太平军及捻军作战期间,曾国藩及将领们的军政书信、左宗棠平定新疆的密函、民国新疆政要的信札,以及现当代著名学者王葆心、刘盼遂、黄文弼、姚雪垠、程千帆、耿云志、郭齐勇、余秋雨等人写给冯氏父子的信札。

书中根据信札内容分为:近贤论艺、湘淮谈兵、左营密函、新疆政书、花溪札丛、冯氏飞鸿等六编。冯天瑜先生在序言中介绍,“近贤论艺”汇集清中晚期及民国间文士所撰信札,多有评议学术、艺文的内容。如清乾嘉之际四大书法家之一、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1733-1818)致友人函中,讨论某抄本与刻本的优劣异同,力主“刻出一部正经书”,批评“明朝人千百种集,皆不成书耳”,表现了乾嘉学风的谨严及对明人编书粗制滥造的不齿。

“湘淮谈兵”收集清咸丰同治光绪之际形成的湘系、淮系两大军政系统中多位儒将的往还书信,如曾国藩致李昭庆、左宗植致李翰章、胡林翼致曾国荃、曾国荃致曾国藩、李鸿章致叶昶、李翰章致丁日昌等。其中有曾国藩致函李鸿章之弟李幼荃(1834-1873),详论攻勦捻军诸务,是一篇有史料价值的军政文书。

19世纪70年代,清廷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淮系主持人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集中力量于东南海防。湘系另一代表、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坚决反对放弃新疆,并以高龄挂帅,率楚军远征新疆,平定沙俄支持的阿古柏叛乱。冯天瑜先生介绍,冯永轩先生景仰左公,20世纪30年代在新疆工作时,集得左公条幅和诗笺手本,并汇集左公部将致左公军情密札多通,此为研究当年西北卫边战事的宝贵史料,这些藏札统编在“左营密函”。

此外,“新疆政书”是冯永轩先生于1935-1936年间在新疆工作所集藏,内容尤其丰富,述及:新疆喀什动乱,英、俄借机干涉;北洋政府拟对德宣战,新疆与英、俄、德关系微妙;俄国发生革命(当指二月革命)、俄国沙皇逊位等,这些情节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深处亚欧大陆内地的新疆的社会生态。“花溪札丛”在冯永轩先生藏札中数量最丰,此次收入43通,反映了晚清湖北教育文化在内忧外患中逆势成长的情形,系当时社会生活之缩影。

▲刘祥汇密禀左宗棠

▲李鸿章致馨谷

▲曾国藩致函李鸿章之弟李幼荃

五个方面进行价值评定

无疑,这批信札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对于研究近现代史、楚史、西北边疆史地等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武汉大学教授钟书林接受记者采访时,从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美学价值等五方面概括了此书的价值。

钟书林表示,此书时间跨度大,具备较高历史价值。从清代中期到现当代学术名家,时间跨度近三百年,历经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新疆平叛、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或反映。而信札多为名人手迹,文物价值高,涉及人物有焦循,翁方纲,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左宗植、左宗棠兄弟,李瀚章、李鸿章兄弟,胡林翼,彭玉麟,张裕钊,樊增祥,梁鼎芬、李瑞清,汤化龙等。

▲张廷济致某

▲曾国荃致李昭庆

他还表示,书中藏札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其中有不少金石家、收藏家的往来书信,如李晋年再书信中讨论碑帖,以及碑帖漫灭与拓本保存情况,可为金石学者提供历史文献资料;又如集金石学家、书法家、收藏家于一身的张廷济,在信函与“金石僧”六舟上人讨论金石、墨本等收藏;赵花溪信札43通121页,可弥补赵花溪已有稿本的不足,丰富清代文人集的编撰。

此外,藏札的文学价值高。集藏有不少文人信札,如同光体代表人物陈衍书信6通,谈及陈衍诗集的笺注事宜,可以探知陈衍诗集的早期传播情形。而信札中呈现翁方纲、焦循、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洪钧等人亲书笔墨,或雄健奔放,或优雅端庄,不让一流专业书家;张大千之师李瑞清信札,笔力苍古,堪称极品。故这批信札兼具美学价值。

▲历史文化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

两代学人对中华传统文献的赤子心

在物质极其简陋,遭逢战乱、政乱一再袭扰的情况下,冯氏两代学人以极大的趣味与热忱投身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并积极守护古籍文物等宝贵文化遗产。

冯天瑜先生1942年出生于湖北,为冯永轩先生第五子,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发“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证书,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也是中国史学研究领军人物之一,代表作为《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晚清经世实学》(合著)、《张之洞评传》、《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

家学传统对冯天瑜影响颇大,他的父亲冯永轩先生专于古文字学、西北史和楚史研究,一生热爱收藏古籍书画。冯永轩先生1923年进入武昌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学者黄侃,1925年考取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期学生,亲炙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等,毕业时得二人惠赐墨宝,这是冯氏珍藏的首批珍品。冯氏集藏之兴趣,也发端于此。

冯氏父子为了集藏,耗费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也为集藏的公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据悉,早在1942-1945 年,冯永轩先生在受聘于安徽学院(安徽大学前身)期间,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拿出自己的藏品,精心筹划举办文物展览,以期激励师生及民众爱国热情。在20世纪60-70年代“扫四旧”的狂热中,冯家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将家中仅剩的部分藏书及被抄走的部分冯家藏书,抢救至湖北省图书馆。

诚如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林沄评价,《冯氏藏札》集结释读出版,殊为不易,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宗福邦评价,此书面世,播惠学林,诚为学界一大幸事。此书与《冯氏藏墨》(2015年9月长春出版社出版)、《冯氏藏币》(拟今年11月出版),均由仅有公教薪水收入的学者在长达半个世纪间,孜孜不倦地访辑,节衣缩食地购置,终于集腋成裘,蔚为艺文大观,反映了冯氏一门两代学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挚爱的拳拳之心。

读创编辑穆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