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武汉大学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管理办法》(武大研字[2021]7号)、《武汉大学进一步加强博士学位论文 质量管理若干措施的通知》(武大研字[2023]19 号)等文件精神和武汉大学《关于组织开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博士生培养关键环节管理,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现就组织开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预答辩对象
预答辩是我校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拟于 2024 年上半年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生均需参加本次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二、预答辩安排
1、中国史专业
预答辩时间 | 2024年3月18日9:00 |
预答辩地点 |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老研究生院楼2楼) |
预答辩研究生 | 论文题目 | 指导教师 |
王凯迪 | 《中国近代“合作社”概念史研究》 | 聂长顺 |
孙莹莹 | 《启蒙与革命:近代中国“解放”概念研究》 | 聂长顺 |
2、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预答辩时间 | 2024年3月13日14:00 |
预答辩地点 | 古代文学教研室(振华楼文学院三楼316) |
预答辩研究生 | 论文题目 | 指导教师 |
高慧霞 | 《中国文学批评史之成立》 | 余来明 |
3、中国哲学专业
预答辩时间 | 2024年3月16日9:00 |
预答辩地点 |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老研究生院楼2楼) |
预答辩研究生 | 论文题目 | 指导教师 |
慕洲 | 《论岛田虔次的阳明学研究》 | 欧阳祯人 |
三、预答辩的程序及要求
(一)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审阅认可后,提出预答辩申请,由中心统一组织预答辩工作。以一级学科为单元成立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小组,各预答辩小组一般由不少于5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设组长1名),具体负责预答辩工作。
中国史专业预答辩小组
彭敦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杨国安(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王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杨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余来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预答辩小组
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陈水云(武汉大学文学院)、程芸(武汉大学文学院)、余来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鲁小俊(武汉大学文学院)
中国哲学专业预答辩小组
孙劲松(武汉大学国学院)、杨小彬(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唐琳(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周海春(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欧阳祯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二)预答辩按照正式答辩的一般程序进行。
1、博士生应提前将完成好的学位论文提交预答辩小组成员审阅,并在预答辩会上重点汇报学位论文研究情况和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2、预答辩小组对学位论文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等进行严格审核和质量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对学位论文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并做出“通过”“暂缓通过”或“不通过”预答辩的决议;
3、中心对预答辩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并对排序后20%的博士生给予重点关注和切实指导,并向研究生院提交本单位预答辩重点关注的博士生名单,分类制定具体可行的后续指导举措及工作方案。
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学位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并提交学位论文修改详细说明后,才能进入后续学位申请程序;暂缓通过和未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需对学位论文进行重大修改完善,经导师审阅、培养单位同意后,可申请参加下一次的预答辩,待预答辩通过后 3 个月方能进入后续博士学位申请程序。
(三)中心高度重视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有关预答辩的工作安排及预答辩小组名单应在组织预答辩前7天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预答辩工作结束后15日内,将填写完整的《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记录表》(附件1)存档。同时将《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结果汇总表》(附件2)、《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重点关注名单及工作举措》(附件 3)电子版、纸质版报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处。
特此通知!
附件:
1.《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记录表》
2.《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结果汇总表》
3.《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重点关注名单及工作举措》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2024年3月6日